试论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
作者: 丁方摘 要: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要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崇尚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建立交互反馈,体现信息技术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历史学科;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47-001
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和方法,提高效率,改变结构,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以人为本的一种新型课程。
为什么要实现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呢?毋庸置疑,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具有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水乳交融的优势。
那么,怎么实现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课程整合呢?
一、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得看教师在“导入”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以电影中火烧圆明园一场戏开始:从富丽堂皇的“万园之园”到大水法遗迹,人类文明的伟大结晶在冲天火光中化为残垣断壁……教师在短短的两分钟里,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圆明园,是被雨果称为“人类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这使学生感到喜。“清之精华在圆明园”,看到中国的圆明园被毁,这使学生感到悲。然而圆明园被谁毁?英法联军,这使学生感到怒。圆明园为什么被毁?英法联军的借口是因为双方换约过程的冲突,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他们要惩罚的是咸丰皇帝,这使学生感到哀。今天像圆明园这样的奇迹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毁灭圆明园就是在毁灭世界文明!但其背后的原因呢?邓小平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开场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光,“吊足了胃口”,使学生欲罢不能。这为本课内容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后老师可以层层剥笋,润物无声中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敢问、想问、善问,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要使学生敢问,就是要有平等民主师生关系。要使学生想问,就是要教师善于启发,循循善诱。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使学生善问,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例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教师展示大清全盛时和今天中国地图FLASH比较。为什么我国的形状从“秋海棠叶”会逐渐变成“公鸡”?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我们到底失去了哪些领土?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失去的?图表直观,简明扼要,这使学生轻而易举掌握了学习重点。有的学生还会刨根究底:我们今天到底有哪些领土争端?我预先在网页中实事求是地把诸如钓鱼岛争端、东海油气田问题甚至于黑瞎子岛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讲清楚,甚至有选择地提供不同的观点。像黑瞎子岛能拿回来半个,面积174平方公里,其中的艰难曲折,只有真正了解的人才会点滴在心头。这当然需要谈判技巧等,但说到底是今天中国国力的提升。因为是以事实说话,最具说服力,使学生真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它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而不是简单的“统一思想”、“政治说教”。其次可以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确实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最后提高学生公民素养,养成终身学习。这当然要求教师高屋建瓴,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崇尚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易》曰:“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终身学习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见,现代社会非常重视合作。合作交流实际上也是人的基本技能,也是人所以成为人——人的社会性标志。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一目的教学中,其中网页课件的参考资料有太平天国运动史,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合作交流,并了解晚清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近代名人。例如曾国藩,有争议的大名人,自近代以来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做到中国传统文化里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青年时的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足为吾人之师资”!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指导,可以形成自己的看法,甚至“成一家之言”。“教师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共同提高,教学相长。
四、建立交互反馈,体现信息技术优势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信息产业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革命,也是人类几百年才有的一次机遇。”不管你现在做什么或有什么想法,你必须要迎接互联网,然后适应互联网,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信息技术一大优势就是即时交互反馈,利用数据库、ASP网页等,把学生练习的情况即时交互反馈。做到人人面批,掌握每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这在传统教学来说花费时间太多。但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通过程序它会自动统计全班、全年级、全校每道题特别是客观题的正误情况并即时反馈。所以老师像美国“红旗演习”的指挥官,借助信息技术这把利剑,把实战和虚拟完美结合,即时掌控全局,及时作出判断、调整和评价,学生也马上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正如孔子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