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种导入方式

作者: 王涵洋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作为最先发送的教学信息,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铺垫、定向、启发、开拓的重要作用。在实践物理教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今天,课堂导入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文旨在介绍一些导入方法,希望在教学中能给老师和学生以有效的帮助。

关键字:物理; 导入; 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48-0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引入设计和运用好,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从面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都愉快地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提出课题、导入新课呢?通过实践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种方法导入。

一、故事导入法

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有的学生背吟十遍还不一定能记牢,而一个有趣的故事,只要听一遍就能较完整地复述给别人听。所以通过讲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例如在讲到简单运动时,讲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法国的飞行员驾驶一架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时,发现在耳朵旁边有一只“昆虫”,他伸手一抓,竟然抓到了一颗子弹。为什么他能够轻而易举地抓到子弹呢?讲阿基米德定律可以引用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或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也是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很受学生欢迎。

二、实验导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最显著的特点是直观形象,能激发兴趣,诱发思考。它是理科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并被经常采用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中学生普遍具有好奇的心理,他们一般都爱观察,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新奇的事情。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他们的心理活动是好奇,急于想了解实验中出现的多种现象变化的原因,要求解惑的心情特别迫切。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由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在《平面镜成像》一课中,利用魔术“用水浇不灭的蜡烛”导入新课,使学生大开眼界,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验到时平面镜成像的一些具体特点,如:等大性、等距性、对称性。同时还能体会到玻璃替代平面镜及蜡烛燃烧成像等含义。这样的导入既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激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自制一些小实验,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生活经验导入法

在一节新课开讲之前,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常见的物理现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听课,有时会比没目的的直奔课堂要好得多。例如,在讲到水的沸腾现象时,引入平时人们常说的:“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引导学生去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在讲到升华和凝华时,提出日常生活中灯泡用久了会变黑,为什么呢?讲“阿基米德定律”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一只铁钉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为什么用钢铁做的大船在水中反而不会沉下去呢?在学生感到疑惑和惊奇的同时就导入了新课。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对研究的对象发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学习的效果无疑是好的。

四、通过练习导入法

在教学中,新知识中常常也涉及到旧的知识,老师在讲新课前,有意识地提示,分析与本堂课要传授的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学生原有的记忆,加深他们的理解。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种情境中,新知识便会又迅速、又牢固地与旧知识联系,融合在一起。如在研究杠杆的分类时,我就是先让学生利用上节新课中学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去完成两道计算题目。一个是撬棒问题,一个是钓鱼竿问题。让学生先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然后给出相关数据,让学生计算出各自所花的动力。然后通过对比发现撬棒是省力杠杆,钓鱼竿是费力杠杆。并让学生自己归纳区分杠杆类别的条件。

五、类比导入法

有些概念、原理比较空洞,学生不容易理解,在讲新课概念时,应以类似的旧概念作类比引入,有助于认清概念。例如讲电流的基本概念时,由于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无法一下子接受。老师便可以先讲解水轮机。水轮机会转动起来是因为有水流通过,而水流的产生是因为有水压。与此类似,电路中闭合开关,小灯泡就亮起来是因为有电流,而电流的产生是因为有电压。这样的引入顺理成章,既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

六、循序渐进导入

在学习摩擦力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水平面上的物体未被推动,是否存在摩擦力产生疑问。可以采用诱其深入、步步为营的方式,设计这样一个引导语:

复习提问:物体在不受力情况下怎样运动?

物体在受平衡力情况下怎样运动?

物体在受非平衡力情况下怎样运动?

学生答: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情况下,都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问:水平面上未被推动的物体受几个力作用?

答:受重力、支持力和推力。

问: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答:静止的。

问: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受什么样的力?

答:受平衡力。

问:重力与支持力是什么关系?

答:是一对平衡力。

问:那推力与谁平衡呢?

学生无语。

教师点拨:物体还受到摩擦力作用,而且是静摩擦力,它与推力平衡,这一节我们就跟大家一起来复习摩擦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