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学应该“量力而行”
作者: 王亚军摘 要:机器人竞赛现在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机器人教学势必要跟上脚步,但机器人教学应该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根据学校的财力,教师的配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
关键词:机器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51-0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将全面进入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时代,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学校开展机器人教育是大势所趋,教学机器人不同于工业机器人等其他机器人,它主要用于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处理教学事务等工作,因此它赋予了机器人新的内涵。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说好处多多。但机器人教育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能搞一刀切。
一、量学校财力而行
机器人教学是一门特殊的教学,首先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意味着进行机器人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不能局限于理论,实践环节一定要跟上才行,这就意味要有一定数量用于教学用的机器人。这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台机器人的价格往往达到几千甚至几万,最简单的普及型机器人也要一千左右,学校要开展正常的机器人教学,至少要四台机器人。这对于一些经济比较紧张的农村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我校机器人教学的开展,学校从上到下都很重视,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我们制定了几步走的战略,先购买了几台普及型机器人进行探索实验,对后期机器人的购买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而不是一步到位,盲目的购买大量的机器人。最合适的机器人才是最好的机器人。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非常正确的。篮球机器人和足球机器人价格1万左右,如果要买几十套是很困难的,而且也不一定适合我们学校的实情。摸着石头过河是非常必要的。
二、量学校师资力量而行
学校师资力量的影响包括两块,一块是教师的数量。大家都知道,计算机老师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不仅要有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维护学校的电脑及周边设备,甚至不定时有相关的突击性工作。所以要进行机器人教学工作,一定要有一定教师储备,不然给老师人为地增加工作量,很多教师可能忙不过来,从而影响机器人教学工作。另一块是教师的质量,虽然计算机老师的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能力很强,很多老师对机器人的知识可能很少,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他首先要有一桶水,要他们一下子进行相应的教学是不现实的。所以开展机器人教学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
我校对机器人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准备,派教师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学习。在教师学习的基础上才开展了相应的机器人教学。搞好机器人教学,对我们同样是一个挑战。由于机器人活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即使进行了相关的培训,我们也有许多不太明白的地方,再者机器人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进步,我们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通过外出培训,自我培训,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或网络教研活动,或下载比赛的视频、图片等资料,或通过论坛、QQ等虚心向参赛成绩好、经验多的教师和队员进行交流沟通、学习借鉴,汲取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加强探索与实践,使机器人教学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量学生基本情况而行
量学生基本情况而行,机器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生首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电脑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家长的支持。虽然现在的电脑普及率越来越高,但在一些农村及边远地区,电脑还没普及,对于他们来说机器人教育的开展就相对困难得多。机器人活动真正想要开展好光靠课上讲的知识和那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后还要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去思考,去实践,去和别的学生合作讨论,甚至参加各种机器人大赛,这一切都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能使机器人活动充分的开展。
我校是一个县级公办初中,平时就注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加以培养,学生也有一定的基础,我们对机器人活动实行分层管理,在正常开展机器人活动的基础上,对兴趣浓、基础好、家长支持的这一部分学生吸纳进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定期地进行一些活动,并参加省市的机器人竞赛,使这部分学生“吃得好,吃得饱”。
希望能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机器人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创新意识人为增强,而且还养成了一个时时处处观察新事物、思考新问题、提炼新观点、发表新见解的好习惯。开展机器人活动能很有效地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富有“求是、创新、爱国、致善”精神的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