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思考
作者: 韩永安摘 要:农村义务教育对于农村居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 义务教育; 政府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22-001
从1986年起我国就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的基础教育依旧比较落后,这给农村孩子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何缩小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巨大差距,将对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有很大促进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1.教师素质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许多乡村教师都是从民办教师转正而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再加上自身不加强学习,其整体素质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其次,由于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有限,乡村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机会。再次,地区经济的差异及城镇化的推进,使得个别优秀的乡村教师流向城市,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下降。
2.学区内生源减少
现在许多农村中小学生源逐步减少,甚至有的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其根源有三点:其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多年,其效应已开始显现,导致适龄入学儿童数量减少。其二,许多农民外出务工,父母将孩子带到外地入学。其三,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农村学生流向城镇的人数激增。
3.办学条件相对较差
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很大。一是教师办公条件较差。除教科书、粉笔等一些基本的教学设备外,辅导材料、电脑、投影仪等辅助教学的设备一概没有。二是硬件设施不足。许多农村学校的校园很简陋,只有教学必需的教室、桌椅和黑板,没有微机房、操场、语音室,导致许多课根本没法上,这对于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三是教学软资源匮乏。硬件的不足和办学资金的限制,像远程教学系统及其他的一些网络资源农村的师生根本无法享用,这极大限制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4.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办学由村级管理为主过渡到县级管理为主,虽然政府投资主体得以提升,但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校园房屋的修缮和改造无法得到落实,甚至一些危房不能及时处理,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工资不按时发放,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5.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生活压力和经济利益等多因素驱动下,许多农民常年在外打工,其子女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个人价值观念、学习、生活和安全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教育观念问题。近几年经济的持续低迷,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农村蔓延,这给素质本来就相对较低,教育观念非常落后的农民带来了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了许多农村孩子中途辍学。
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思路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经费投入的增加是根本保证。首先,要明确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和省级财政来共同分担,同时基层政府必须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充,并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减少人为因素对农村义务教育长远发展带来的影响。其次,鼓励和动员广大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及公民个人捐资助学,政府在税收上给予捐资助学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一些优惠政策,使其有动力参与到基础教育投资的行列。再次,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保障体系改革应与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校舍选址规划、薄弱中小学扶持等方面结合起来,优化现有农村中小学校舍的布局,推动薄弱中小学快速发展,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规模,使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2.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师资现状,一是政府应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体系,同时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薄弱中小学教师外出观摩教学与培训学习,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二是地方政府应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广大师范类学校的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将城市中小学教师是否有在农村任教的经历作为晋升高级职称的条件;同时加强县域内城乡中小学之间的交流学习,建立校际间长期的对口支援。四是农村中小学应将一部分教育经费用于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与更新。
3.加强思想宣传,关注留守儿童
基础教育工作者和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宣传义务教育法,转变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广泛的宣传指导,让家长认识到义务教育不仅是适龄儿童享有的一项法定权利,同时也是父母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关于留守儿童问题,应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一是政府应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列入重要日程;二是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给予他们更多生活上的关心与学习上的指导,同时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三是村委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引导,让他们真正尽到教育子女的义务与责任。
4.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规划布局,不断改善办学环境
应打破原有学校行政区划的选址方式,详细调查学区内的人口及其分布情况,加快部分学校的合并与调整,将农村中小学的规划布局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力争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学校还应合理分配教育经费,精心设计学校的长期规划,不断提高学校的软硬件条件,逐步缩小与城镇中小学的教育差距。
参考文献:
[1]赵婷婷.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08)
[2] 李庆伟.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