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理论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作者: 胡夷君

摘 要:分类、排序与对应,这三项活动可为幼儿建构类、序及对应的心理运算结构奠定基础,为幼儿学习数学概念做好准备。我通过《钉纽扣》数学活动,创设了为小动物的衣服钉纽扣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进行排序和分类活动,在做中学。

关键词:幼儿教育; 陶行知理论; 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27-001

一、活动设计与分析

1.设计理念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纲要》也把“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作为科学领域的目标。由此,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我在活动中创设了为小动物衣服钉纽扣的生活情境,在情景游戏中渗透分类和排序这两个概念,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活动内容分析

2.1内容分析。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设计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以情境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活动的重点在于排序活动,但是单单排序活动会有些单调,因此在活动中同时要求分类,从颜色、大小、本形状上来进行多次分类,丰富活动的内容,使情境更合理。

2.2活动重难点分析。首先,活动的重点是:大胆尝试排序,并能按标记进行排序。其次,活动的难点是:能按物体特征进行多次分类。

2.3幼儿特点分析。中班幼儿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具体形象思维,同时此阶段突出的特点是自我中心,儿童站在自己经验的中心,借助于表象进行思维,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事物,思维过程缺乏一般性,幼儿都是沉浸在形象化的思维活动中,因此他们需要具体的活动情境与活动形式。所以活动中情境贯彻始终。

3.活动目标设计与分析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分别从认知、技能、情感方面把目标制定为:

3.1了解排序的规律,尝试排序,并能按照物体特征进行多次分类;

3.2能表达自己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动手动脑;

3.3体验为小动物钉纽扣的乐趣。

4.活动准备的设计与分析

4.1知识准备。幼儿具备知道衣服要有纽扣的常识,同时生活中对分类和排序有一定的经验。

4.2物质准备

4.2.1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纽扣”若干。这些“纽扣”用于让幼儿进行排序和分类活动,也有匹配对应,使幼儿动手动脑,获得知识和技能。

4.2.2大象、小兔的图片,大象、小兔的衣服若干。不仅是情境的需要,也是开展活动的需要。

4.2.3数字卡片2、纸口袋同人数、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标记。纸口袋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数字卡片2是用来规定每件衣服只要钉两颗纽扣;标记是幼儿进行排序,够获得排序知识的工具。

4.2.4黑板、夹子、吸铁石、篓子。这些都是用来张贴图片、衣服或是存放“纽扣”等等的。

5.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从建构主义观点出发,每一环的活动程序都让幼儿在开放的教学空间中,不断地建构自己,建造新的能力。因此采用环环相扣的方式组织此次活动,主要流程:情景导入——“纽扣”排序——“纽扣”分类——“钉纽扣”——送“衣服”。

5.1情景导入。教师出示大象和小兔图片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再出示它们买的“衣服”,幼儿观察发现有何不同,集体讨论,并引导幼儿将小动物和衣服进行匹配,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使幼儿有了参与感。

5.2“纽扣”排序。此环节分三个层次,(1)观察“衣服”,发现缺少纽扣。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运用动作暗示,将幼儿的注意力放到纽扣上面。(2)出示“纽扣”,引导幼儿观察大小不同并进行自主排序。教师在幼儿操作时用相机将典型排法拍下来,及时呈现,引导幼儿要按规律排序。(3)看标记排序。教师出示从大到小的标记,幼儿认读标记,了解箭头在标记中的意思,再按标记排序,巩固排序的技能。

5.3“纽扣”分类。本环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观察比较。教师出示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纽扣”,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然后只按照大小将“纽扣”分类。二是幼儿分类摆放。

5.4“钉纽扣”。此环节又可分为两个层次。首先,观察标记并认知。教师出示有标记的衣服,幼儿按照标记认读,明确钉的“纽扣”。其次是交代要求,幼儿操作。出示数字卡片2,要求按标记钉两颗“纽扣”,幼儿自由选择对象。教师在有要求的基础上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发挥幼儿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

5.5送“衣服”。最后结束环节教师以送“衣服”自然结束活动。

二、结论与建议

1.活动效果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的效果比较好,因为从幼儿的表现来看,基本的目标都已经达到,活动过程比较轻松、愉悦,幼儿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都比较高。活动中的操作环节其实是一个检验幼儿学习效果的练习,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幼儿掌握了排序和分类,小部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改正了。

2.活动反思

2.1生活教育理论其教学论就是“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说过“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对事情就说是做,对自己有长进的就说是学,对人有影响的就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排序的数学内容,也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而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生活”是指“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同时以帮助小动物钉纽扣的情境,不仅能练习生活中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助人为乐的情感。

2.2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做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他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教育活动应来源于生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做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点,并做到“教学做合一”,即“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与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尊重幼儿,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引导幼儿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