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放性教学在德育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 赵晨曦摘 要:要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提供条件。有效教学是以学为中心的活动,坚持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其次,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课堂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 教学重要性; 实施要求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39-001
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德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多数学校重视,但是很多中职学生并不喜欢德育课。实践证明,只有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开放性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真知,提高认知能力。
一、开放性教学在德育课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德育课的教学要想适应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实现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就是要实行开放性教学模式,而首要实现转变的就是德育课教师。
传统的德育课课堂存在着许多不足,特别是教学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管理过于单一。课堂教学教师居高临下一言堂,加上课堂纪律的约束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过分严格,学生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体,严重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过于程序化,基本上都是“黑板加粉笔”或“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显得千篇一律,这样的教学难以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灵的碰撞,更难以完成德育教学目标和达到育人的目的。
现代教学论针对传统教学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主体行为的参与,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而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们努力构建一种开放性的课堂,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师生互动和谐统一,使学生在教学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实现自我发展,最终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享受学习。
二、开放性教学在德育课程中实施的要求
第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认真钻研教材,扩大知识面。要想让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这样才能轻松驾御课堂。另外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增加知识储备。针对于德育课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中的兴趣点,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时,课本中提到“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企业要发展都是不可能的”。我是这样进行解释的:首先提问“请同学们列举出在《西游记》故事中的五个核心人物?除唐僧外其他人物按照除妖等级的重量性分出先后顺序,若把整个取经路比喻成整个企业,你认为这五个核心人物谁是企业经营者,谁是专业技术人员,谁是技术工人。”我按照除妖等级的重量性除唐僧外先后顺序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进行引导,同时将这五个核心人物在企业的角色进行引导分配:
根据图表进行假设:假设取经路上没唐僧的话,也就不可能存在取经这回事;假设取经路上没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话,估计唐僧早就被妖精吃掉或成为某个妖精的压寨郎君;假设取经路上没沙和尚和白龙马,估计唐僧还没取到真经,就已经累死了,所以说一个都不能少。通过《西游记》五个核心人物的分析,让同学们在故事中学习到了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第二,教学问题向学生开放,把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和引导学生解决开性问题,是德育课走向开放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理解和特长寻求答案和解决途径。当然在评价方法上也不能统一对待每一个学生,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发挥,与此同时,也间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有理想才会追求”时,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你小的时候有理想吗?现在的你有理想吗?你的最大理想是什么?现在的你所做的事情符合你的理想之路吗?你能举出几个成功人士吗?这些成功人士有理想么?这些成功人士为自己理想的实现付出了什么?理想给那些成功人士又带来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理解“理想是职业成功的精神支柱”。
第三,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传统的教学过于单调,因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必须创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气氛,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做到活学活用。例如,在讲授“学会主动适应”时,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法,因为音乐是最具感染力的。《学会主动适应》是教材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必要环节,对他们确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起到积极的作用。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喜欢的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就已有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评价。另外,我觉得教材上的导语很是精辟,所以我再巧用教材导语“要学会坚强,善于适应”导入新课。
总之,只有在德育课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知识和认识到了自己,最终完成德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德育》,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39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