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灶神之妻》中看第二代华裔作家所塑的中国形象

作者: 梁良 梁佳英

摘 要:绝大多数早期华裔作家都有在中国生活的经历,而第二代华裔作家往往是通过间接渠道了解到中国的,比如说父辈的讲述、历史资料、所受西方教育中关于中国的记载和美国媒体的宣传。这就决定了他们在作品中塑造中国形象时所用的价值观、衡量标准和出发点。

关键词:《灶神之妻》; 华裔第二代作家; 中国形象; 文化想象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49-001

一、引言

从20世纪后半叶起,华裔作家队伍迅速壮大,出版的作品无论是从数量和质量,还是从受关注的程度上,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华裔美国文学史上将这代作家称为华裔第二代作家。谭恩美是华裔美国文学自汤婷婷之后的又一个高潮,作为华裔作家,她身上有割舍不掉的中国情怀,作为游弋在两种文化之间的人,他们的作品中总是存在着关于自己身份、关于两种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探讨。在这些探讨的过程中,我们随处可见他们笔下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本文将以谭恩美《灶神之妻》为入口,进入到华裔第二代作家的笔下所塑的中国。

二、谭恩美与《灶神之妻》

谭恩美在美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早已超越了族裔作家,而是成为主流社会中的一流作家之一。《喜福会》的成功不言而喻,《灶神之妻》作为她出版的第二部小说也成就非凡。凭借东方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和审美趋向,谭恩美的故事总是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上演着两种文化之间惊涛骇浪的征服大战——因为代际和文化差异的关系,年轻一代与父辈间出现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冲突。她的小说极具人情味儿,尤其是关于第一代华裔母亲的形象深入人心,因为正是这些母亲带着和她一样无数的华裔第二代孩子梦回中国,而她们从小也就是在母亲碎碎念的故事里便开始勾勒着神秘遥远、既想亲近又想逃离的中国。

《灶神之妻》讲述的是母亲雯丽的故事。她出身上海富商之家,由于母亲与情人的私奔,雯丽6岁便被父亲送到乡下的叔叔家寄养,从此不闻不问。12年的寄人篱下生活终于被一场闪婚终结。父之命,媒妁之言,雯丽有了自己的“家”和丈夫。可是婚姻没有给雯丽带来她渴望的幸福,相反,丈夫文福给处于弱势的雯丽带来无尽的伤痛——家暴的凌辱、性残害和奴役让雯丽更加痛不欲生。雯丽幻想依靠父亲的帮助来摆脱文福,但是做了汉奸又破产的老父亲不能给她任何帮助。在传统的中国女人雯丽无怨无悔认命之时,美籍华人吉米闯入了她的生活。吉米的出现让雯丽重燃了幸福生活的希望,她逐渐成长起来,敢于冒着战争危险带着儿子逃离。五年后与吉米的重逢坚定了她把握自己命运的决心,在父亲、堂妹和小俞母亲的鼓励下,雯丽决心与文福离婚。经历一场牢狱之灾,雯丽终于与吉米团聚美国,找到幸福归宿。

三、《灶神之妻》中的中国形象剖析及其他

在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生活在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和华人社区父权制双重阴影下的华裔女性很自然地将女性主义思潮灌注到作品当中去。而在这些作品中,中国,就是众矢之的。众多华裔叙事文本都是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落后、腐败、衰落的中国大地为背景,以父辈在中国发生过的陈年往事为线索,将动乱频繁、强盗肆虐、灾荒连年、民不聊生的中国屡屡付诸笔端,将落后的中国进一步塑造加工成了几千年封建帝制和父权制传统集一身的残害女性的深渊,主人公们无不在中国有一段凄惨的遭遇、遭受着或父亲,或礼教,甚至是同为女性的迫害和盘剥。

《灶神之妻》主人公雯丽便是被母亲舍弃,被父亲冷漠寄养,在叔叔家寄人篱下,后又被丈夫身心折磨。其中尤其是丈夫文福这一角色,就是中国神话中灶神的再现。作为父权统治的实施者,却得到了善报,寿终正寝于圣诞夜(神话中灶神把贤惠的妻子赶出家门,死后却被玉皇大帝封为神仙)。而雯丽作为父权文化中的受害者,受尽歧视和压迫,却无力反抗。而与此同时,偏又将“专制吃人的中国”与“自由民主的美国”并置,作品中吉米、雯丽和文福之间其实反映出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的对比。西方的代表吉米年轻有为、富有又风度翩翩有学识,代表着进步和希望;而东方的代表一边是懦弱等待救援的雯丽,一边就是残暴、自私、兽欲膨胀的文福。历来在美国的中国套话中,中国都被描述为女性色彩的角色——顺从的妻妾与专横无知的统治者,而西方则是立于不败之地俯视的男性角色。

谭恩美在美国广受读者欢迎绝非偶然。她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幽默机智地文笔无论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还是文学角度分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以西方代表的目光对中国形象的刻画太过于片面性,甚至是为了她的文学创作目的服务,夸张她需要的元素。

华裔第二代作家有着很深的身份上的困惑。一方面极力摆脱“华人”的标签,想要被美国主流社会认可美国身份;另一方面又要依靠着中国这一“异乡”的元素吸引读者的注意。所以难免有些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便以自己西方化的眼光衡量,越是能刺激到读者神经的,满足西方读者对于中国窥视欲的,迎合西方读者对于中国既定想象的元素便一再被夸张使用,恶性循环,中国形象一次次被“证实”和加深。

华裔作家最基本的任务应当是在西方世界发声,让美国主流社会重视到华裔的存在,争取和保护华裔应得的权益地位。中国对于他们来说是家乡或异乡已经没有争论的意义。他们所受的教育、成长的环境已经决定了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疏离感,而他们的宗族与血脉又决定了他们心里抹不去的中国情怀。真实的中国,他们很多人没有接触过;他们仍然还是在一遍一遍拿着记忆碎片拼凑着父母祖父母口中悠悠的中国,完成着他们有关中国的文化想象。

参考文献:

[1]Amy Tan , The Kitch God's Wife [M]. New York: Ivy Books,1991

[2]王咏梅,“文化”的‘返乡’: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3]谭岸青,“论谭恩美两部长篇小说的叙事风格”,《当代文坛》2004年第2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