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应做到“五个注重”

作者: 邱宗俭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有效的“设问”就是向学生提供一种“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在一问一答中有效互动,和谐共振。它能引领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能开启心智,培养思维,是学生获得物理学习体验的良好开端。

关键词:有效提问; 学习兴趣; “五个注重”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26-00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凡善教者,必善问”,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一旦问题提得不当,课堂气氛有可能如石沉大海无影踪,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教师也将处于尴尬局面之中。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时机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提问要注重突出重点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教师问“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里,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而它的前与后、左与右的侧面受到的压力分别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相互平衡,为何还受到浮力?”学生答:物体上下表面由于适深度不同二力不能平衡,所以会产生向上的浮起来的力,老师抓住并突出教学重点,不在枝节上周旋,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引导学生分析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上,效果非常好。

二、课堂提问要注重指向明确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中学物理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二是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要求清晰规范、严谨明确。例如,“在测小灯泡的电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提一问题:①如何设计测小灯泡电阻的电路?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全班陷入苦思冥想,无人能回答出来,这时老师点拨提问: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③测小灯泡电阻的原理是什么?④物理中常用怎样的方法减小误差?由于后三个问题是已学过的知识,所以班上的同学回答得非常踊跃和顺畅。随后,老师又把第①个问题提了出来:刚才那些问题大家回答得非常好!这回你们可以设计出测小灯泡电阻的电路了吧?立刻班上有许多同学举手示意回答,教学效果非常好。本节课中,设计测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周密地设计了四个问题,老师先提出的第①个问题,并不急于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突出、明确思维的方向,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②③④做铺垫,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难点就这样由几个由大到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具有适当容量的“问题链”,在两分钟内轻松突破了难点的同时打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能力得到良性迁移。

三、课堂提问要注重启发、开放

物理学科是一门教化明智的社会科学,物理学科最大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认识物理问题、汲取物理营养、服务现实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切忌平、淡、浅、直,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要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与争鸣,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辨、迁移、整合,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引入“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木块轻而铁块重。老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木块和重10牛的铁块都放在水里,为什么仍旧是铁块沉下去,木块浮上来呢?这一问,学生对“因铁重而下沉”的生活经验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顺理成章地将学生引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大门。这里,教师善于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

四、课堂提问要注重“度”的把握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把握好“度”。设计的课堂提问既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又要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提问难度大小对课堂学习效率影响很大,问题过难,学生容易产生畏惧感;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索,随意回答,长期下去,就会懒于动脑,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倦怠。问题的难度应该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着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问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难度呈梯级增加。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深入。例如,关于“沸腾”这一节的教学,课前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三个问题:①水沸腾前和沸腾后都有气泡产生,它们有什么不同(准备请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②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沸腾图像(准备请基础一般的同学画);③水沸腾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到热,可温度却没再继续升高,而是保持不变,那么沸水吸收来的热用来干什么了(准备请基础较好的同学来回答)?这里,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深浅因人而异,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把A、B、C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地提问给A、B、C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步提高要求,不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好学生,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情况了如指掌。

五、课堂提问要注重内容新颖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的问题平淡无奇,既不新颖又不奇特,学生会感到厌烦、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问的角度新颖、别致,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将“磁铁可吸引哪些物质?”这一传统的问题,改成“海南的沙子在运至奥运会比赛场前,要进行磁选,磁选主要是挑出沙子中的什么物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但提问的形式不同,前者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也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时间长了,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相反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中国举办奥运会,是件神圣而伟大的事情,而运动场上使用的是咱们海南的沙子,这更让学生有新奇之感,会大大刺激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总之,课堂提问是进行物理学科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可以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策略,切不可生搬硬套,囫囵吞枣。同时,提问仅仅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与手段,它必须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实施,才能取得高效的教学结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师大版2001

[2]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3

[3]杨小洋.对教学中的问题观及问题式教学行为的调查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5.10

[4]徐旭华.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 0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