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作者: 陈信伟

摘 要:合作学习通常使用劳动分工合作制,将较为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几个步骤或项目,由各个小组分别去承担完成。然后将小组的成果集合在一起化为整体。其间,班级的每个成员都将作出贡献。分工与合作的目的并不是要竞争出优秀者,而是通过竞争促进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合作。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41-002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合作萌发在课堂上,但却伴随着学生在全世界生根。所以合作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学习本身,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一、背景

通过合作进行学习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几百上千年前,但明确提出“合作学习”则是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的一般概念是很多教育学者通过数百年的仔细研究得出来的:提倡合作的活动会为学术研究、人们的情感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进步。美国和以色列的研究小组进行课堂情境中合作学习法的开发和研究,取得了非常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

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协同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多益处。并且,与普通教学模式相比,可以节省教学时间。美国有一位著名教育评论家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运动中,合作学习也被明确地放到了课程标准中。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校是农村乡镇中学,学生动手、合作、竞争的能力差,长期依赖老师的“灌输”,迫切需要高效能轻负担的新型教学和学习模式。因此,我们在初一年级的几个班级开展了合作学习的尝试和探索。

二、案例

学习《电磁感应》时,在实验室按照预设的小组落座。首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磁如何能生电,然后将多套演示实验器材交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通过激烈讨论、分析、实验,各组得出了不同的结果。最后总结归纳:通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线圈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从设想到最终实践运行,涉及到了很多值得研讨的问题,下面就本实验过程中几个关键的点作一陈述和分析。

1.小组成绩分级法

在建设好混杂组后,具体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那就是给小组评定成绩。需要做到公平、公正,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持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我们采用的是小组成绩分级法,这种方法共有四步:

第一步:教师向学生介绍、布置某一活动任务。

第二步:学生们对此进行深入的小组学习,准备进行一个小测验。

第三步:学生们独立地完成小测验。

第四步:教师或学生给测验打出分数。

分数的评定是比较复杂的地方,学生需要将得到的分数与以前各次分数的平均分进行比较。最后的得分是这次分数与以前分数的相对得分。计算比较复杂,但借助计算机建立一个自动运算的模块后就简单了。

我们把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相加然后平均,这成绩就决定了这个小组能不能获得相应的称号或是奖励。按照分数对小组作出如下评价:

平均25分获以上:超级小组

平均20分:出色小组

平均15分:好的小组

2.小组自治

自治看起来和合作相对,但实际上恰恰是学生掌握自己未来的最高追求,合作学习可以赋予学生这种权利。正如一位国外研究者说的:小组合作戏剧性地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直接的监督者,要让学生一丝不差地完成自己交给的任务;也不再需要指出和改正每个错误。自治权交给了学生或小组,他们有保证合作完成的职责,他们制造错误并发现它们,然后找出改正的方法。

小组自治的核心内涵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而不是去关注他们的失败或挫折。小组自治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没有边际地去活动或学习,教师恰恰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小组取得成功搭建脚手架,这里就涉及到成员分工和教师角色的扮演。学生可以扮演很多可能的角色,但这取决于合作学习行为和任务要求。本物理实验中一些受欢迎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需要不停地督查——督查小组和个人的学习进展情况,当发现学生们偏离了方向要加以干预。

三、经验与反思

1.小组成绩分级法中的成功机会均等

这是我们开发的比较成功的一个经验——成功机会均等,就是每个小组成员不论以前表现如何都有机会为小组作贡献。关键在于采用了相对成绩而不是绝对分数,最大程度保护了每一个成员参与的热情。

以前的评定方式比较单一,而且不科学,忽视了学生之间本身存在的差异。简单的成绩加减,反映不出学生和小组的进步,某种意义上说是忽略了部分边缘或后进学生。譬如,教师规定,小组成员测试成绩只有达到90才能为小组得到20,如果60以下就不得分,这种方式很霸道。采用分级法后是这样的:如果我以前的平均分只是35分,只要我这次达到46(提高超过10分),我就能像每次得到100分的组员一样,为小组贡献30分。这是一种巨大的鼓励,也是小组前进的强大动力。

2.小组自治中教师角色的扮演

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并不是清闲无事。学生仅仅是通过某些角色替代了教师某方面的工作,但不是说教师可以当“甩手掌柜”。在小组自治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包括:

a)为课堂做好材料准备,联系已学和未学。

b)帮助学生理解和定义任务。

c)检查学生是否具有完成任务的知识和能力。

d)观察学生的互动。

e)适时地为小组或个人提供帮助。

f)对课堂做总结。

g)形成合作精神。

但在这些角色扮演中,也有不妥的一面。譬如因为干预,我们拒绝了给学生提供从失败中和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的机会。所以说,在小组自治中教师角色的扮演很微妙,需要拿捏准确,既不包办也不放任。

参考文献:

[1](美)雅各布著,杨宁,卢杨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2](美)约翰逊(Johnson,P.),(美)约翰逊(Johnson,R.),(美)贺路伯(Holubec,E.)著,粟芳(美)杰斯沃德(Tjosvold,D.W.)译.合作学习ABC,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41,42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