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 王玉芬

摘 要: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更有活力。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落实三维目标,以较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怎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怎样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思想品德;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59-001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政治课教学一贯处于尴尬的状况。从学生成长方面来说,政治课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大有加强的必要。为了使高中政治教学充分发挥它的功能,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第一,转观念,生为本

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强调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参与。这就要求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分析概括、参与体验等问题上,而不是花费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机械记忆相关知识点。当然,必要的识记还是要有的,因为那是学科的基础。任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依托,但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记忆结论或知识点,而应该让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重教法,活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互动、知行统一”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对象,相应地采取探究式、参与式、提问式、辩论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探索多种多样学生参与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性。

第三,巧设计,找联系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收获。”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力求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创设情境中体验、感悟,探讨交流,收获新知,升华情感。从而突破重难点,完成三维目标。比如:在处理“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一节时,教材由导言和“了解继承法”及“依法维护民事权利” 两个话题组成。这样安排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有些繁杂、凌乱,学生不易掌握!我认真研读教材后,对教材从标题到教学内容做了科学、大胆的整合,将原课题调整为“依法享有财产权利”,分别介绍“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继承权”,最后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财产权利”。这种调整既尊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又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效地化解教材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法律常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从而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提高了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借媒体,添趣味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多媒体能使政治课堂教学由枯燥乏味变得直观、生动、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课本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要考虑的。在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采取网络教学、电子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立体、多维的影响,扩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从而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勤反馈,强落实

受中考开卷考试的影响,许多学生懒于读书,懒于思考,喜欢吃现成饭。考试临时抱佛脚,成绩好坏不以为然。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对学生讲清楚,开卷考试对学生记忆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记住是应用的前提。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就好像蓄水一样,平时不积累,考试时靠什么?其次,勤反馈,强落实。我们全组成员上课,都要组织学案。内容包括前检后测,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新知识进行巩固;时政热点和书本知识联系;知识归类,主要是专题总结和知识比较,同质找不同点,异质找相同点;知识检测,包括单元检测、阶段测评等。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前后的检测,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知识联系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线索,又有利于学生学习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第六,养习惯,着长远

有位哲人说过,习惯养练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实践证明,在所有成功的人士中,不一定都有超人的智慧,但一定都有良好的习惯。现在的中学生,好习惯不多,坏毛病不少。学习怕吃苦,对己不负责,在思想品德学习上突出表现为:缺乏记忆的积极性,答题不规范,字迹潦草,专业素养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低层次的要求出发,七八年级教师不贪高求远,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比如,学习掌握某一课内容,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及怎么做,学习时怎样对知识要点做圈点勾划和批注,答题时如何用序号整齐排列,怎样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等;九年级侧重于技能训练,备战中考,讲规律,讲联系,讲考法等。这样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出发,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奠定了基础。

总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多样,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我们一定要努力改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局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