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教育实施策略探析

作者: 王志华 徐建萍

摘 要:从本质上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解放人的身心,发挥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在我国创新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担负着重大责任。那么,学校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关键词:创新大赛; 创新教育;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24-001

由江苏省教育厅等六部门组织的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已经连续开展四年了,全省的几百所职业学校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有近二百余件学生的创新作品获得了一等奖,这不仅给许多职业学校师生极大的鼓舞,并且由此激活了师生改革创新的激情,给学校的内涵提升和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创新活动的组织,成就了学生,成长了教师,也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对于职业学校的发展提升离不开改革创新。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使学校发展真正地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真正地培养更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才能真正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

1.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新,就是冲破传统观念、习俗的罗网,能言人之未言,见人之未见,想人之未想,为人之未为,对旧有事物变革与否定,于习以为常之处,发现奇异之点。我们一般认为:创新教育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创新而进行的教育。

2.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被严重固化。据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平均要参加上千次的测验与考试。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之后学生所有的灵感、悟性都被消磨殆尽。由此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维就越是单一,视角也越是狭隘。我国的职业教育如果不注意让学生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那么培养出的学生将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势必会阻碍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因此,必须在职业学校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实施?

1.要树立创新教育观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对职校来讲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比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改变以知识多寡、分数高低、学习优劣作为衡量人才的旧标准,逐步树立起“会做人、会做事、会求知、会创新”的新人才质量观、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淡化教育的工具价值,重视教育的本体功能,树立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发挥学生才能的新的教育价值观。

2.建设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对学生创造力培养起主导作用,一个教师自身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只有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和方法,才能真正解决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无力局面。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总之,教师要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高度去学习、探索、创新,要身体力行地站在创新最前站,观念超前、思维超前、行为超前,通过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以往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注重创新意识的培育。教师要通过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来增加课堂信息量,要尽可能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育方式,激发他们了解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开拓学生视野,诱发学生的创造性。

要在教学中压缩学时,增加第二课堂的学习时间。第一课堂授课形式较为呆板,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得不到很大程度的发挥。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包括组织能力、开放思维能力、动手实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

加强学生各类实习、设计环节。对于教学行为来说,一次动手实习、设计,哪怕是一次观察也要比光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当前,由于学校的经费紧张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实习、设计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因此,对学校来说,一定要制定科学详细的实习设计教学大纲,千方百计把学生放入现场中去,加强实习设计环节,切忌纸上谈兵。

4.改革传统的考评模式

邓小平同志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不能轻易否定考试的作用。”“但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唯一方法。”职校也要认真研究改进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发现、培养和提高的新的考试模式。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核,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对于专业知识的考核,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含有一些科研成分或较高成分的作业,以此考察学生的创新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实施办法是:可以在学期前中后期给学生提出一个较大的题目(创新课题),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学、查阅资料、进行实验,最终自己解决问题,并以实验报告形式上交。教师对所上交的报告要认真评审,指出其优点和不足,然后再让学生重新修改。对于特别突出达到一定水平的,应积极推荐并参与评奖。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引导其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创新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学校走特色化之路。创新带动创业,也为学校学生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创新作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必备条件和基本素养,让学生拥有创新的头脑和能力,在就业创业上一路高奏凯歌,这应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我国要充分发挥职校的作用,积极迎接时代的挑战,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玉兰,徐永海.创新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J].成人教育2003(7)

[2] 郝慧凤,吴子国,于海印.浅谈大学创新素质教育的对策[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