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生的亲情教育
作者: 徐敏摘 要:中职生正处于情感成熟的关键期,也是各种情感问题的多发期,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现代中职生中很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知亲情为何物,亲情淡化现象日趋严重。不良的亲情观不但会影响家庭的和睦,也会导致学生人格形成出现缺陷,甚至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中职生的亲情教育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生; 亲情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25-001
亲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贯坚持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家庭情感的纽带,是幸福家庭的源泉。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可见,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良好的亲情观能够促进中职生性格的完善与发展;反之,不良的亲情观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甚至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亲情教育,让孩子留住亲情,心怀感恩!
一、中职生的亲情现状
现在中职生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家庭的溺爱,再加上父母的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去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总是尽量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孩子们也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提供的一切,并不能真切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在他们的意识里很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知道亲情为何物,亲情淡化现象严重。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校中职生的亲情状况,笔者对本校2000多名学生做了一次有关亲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的学生每年都记得父母的生日,有25%的学生经常送过父母礼物,74%的同学没有为父母盛过饭,69%的学生选择朋友为倾诉对象等等。结合其他的统计数据,显示出大部分孩子不了解父母,极少和父母沟通,很少关心照顾父母,对父母付出的太少了,这种“亲情打折”的现象日益明显,折射出学生对亲情的冷漠,亲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地淡化,流失!
二、亲情流失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冲击,使亲情观念淡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不再是封闭的独立的经济单位,而是逐渐融入市场经济,甚至变成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人们的市场意识增强了,随之而来的是个体意识、独立意识、效益意识的不断增强,一切向钱看,高尚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减少。与此同时,家庭观、幸福观也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家庭凝聚力、亲和力开始下降,离婚率上升,甚至出现家庭暴力,引起诉讼等,父母下岗,为了生活东奔西走的也不在少数,这些情况造成了孩子和父母语言、心灵交流减少。
2.法律、民主意识增强,使亲情观念轻视
当代中职生法制观念较他们的父辈、祖辈明显增强,而且他们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和自尊心相当强,但部分学生在片面增强民主、法律意识的同时,轻视了亲情观的形成,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长辈,根本没有孝敬,没有亲情。
3.信息社会不良文化影响亲情发展
信息时代一些非健康文化的不良影响,特别是电子游戏和网吧泛滥成灾,使他们身受其害。当代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陪聊、陪玩,内心孤独、寂寞,于是到游戏中寻求刺激,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找安慰。原本丰富的感情一旦寄托到冰冷的机器上,他们也就随之变得冰冷。对父母、对亲人、对老师、对同学等活生生的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4.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使亲情教育缺失
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但真正运作起来还是应试教育。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将关注的眼光聚焦在学生的成绩上。“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感恩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力不从心,情感教育更是缺乏。在学生的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亲情教育所占的比例很小,甚至缺失,使得学生在接受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却缺失了许多传统的人文美德,这种现象很可怕,也暴露了我们当今教育制度的缺陷。
三、亲情教育的几点做法
作为教师,应该反思当前的社会形势、教育方式,要明白亲情的流失与亲情教育的失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亲情的培养需要教育。
1.分析亲情理念
学校德育部门和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等形式讲亲情的理论知识,最起码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他们,给了他们生活的条件,给了他们受教育的条件,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代价,要使他们理解父母的艰辛和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教师还可以把对子女的爱和感受告诉学生,学生因对教师有崇拜的心理,更容易接受亲情教育。
2.实施亲情行动
2.1作亲情观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并要求记下来或写感受,将会使他们感受到亲人乃至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怀着感恩的心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2.2作亲情沟通。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代沟,很大程度上是两者缺少沟通,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和父母进行沟通。可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比如开展“心灵的交流——父子(母子)互寄书信”活动,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
2.3作亲情熏陶。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当今社会“尊老爱幼”“孝子贤孙”“孝女孝婿”等其人其事,制作课件在教室展示,进行榜样教育,这是进行亲情教育的鲜活教材。
2.4作亲情回报。父母的爱,是孩子永远都报答不了的,但子女可以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做实实在在的事。我们可以开展“我爱我家”活动,例如:让学生回家每天为父母分担一件小事;在父母生日时送上自己自制的贺卡;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等。
3.争取家长配合
亲情教育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会导致亲情的走样或变异。因此,学校的亲情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召开家长会以及通过家访、电访、面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老师和家长促膝谈心,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上的不足,也把学生对家长的不满告诉家长,交换意见,共同商讨亲情教育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