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探析
作者: 邢玲摘 要:社会资本不仅是社会科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因素。毕业生就业是个社会地位或岗位获取的过程,社会资本可以为高职生就业提供信息资源、信任度、自主创业能力,是分析就业的有用工具。因此,要积极挖掘学校、家庭、社会、团体等方面的社会资本,不断提升高职生就业率。
关键词:社会资本; 高职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39-002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以下简称“高职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高职生就业因素众多,社会资本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在高职生就业过程中,社会资本能够帮助其提供众多资源,获取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因此,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本对于解决高职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资本概念及其与就业的相关性
社会资本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分析工具,它最早出现于经济学研究之中,1977年经济学家格林·洛瑞在其《种族收入差别的动力学理论》一文中,从社会结构资源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角度提出了社会资本概念[1],并且将其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对应。后来,社会资本被广泛地运用到社会学、政治、管理学等领域。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将其引入社会学研究,将其界定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2]后来,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进一步将其界定为“社会结构资源作为个人拥有的资本财产,即社会资本。”[3]从政治学角度来看,美国政治学家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即“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可以通过促进协调和合作行动而提高社会效率”[4]。由此可见,社会资本就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独特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是传递信息、物质、观念和情感等资源的纽带。社会资本在不同研究域中具有不同的具体规定性,然而其共同点是指向一种人际之间的关系网络,以及基于这种关系网络基础上人们的行为规范、合作关系与信任;社会资本是无形的且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进而提高社会行动的效率和社会整合度。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时代向大众化时代的转变,毕业生日益增多,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下岗失业人数也在不断攀升,而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并未随之同幅增加,出现了人才市场供求结构失衡,社会就业形势较为严重。其原因众多,其中,就业人群的社会资本匮乏是影响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实早在是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就对就业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给予了关注,并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的实证研究和实践过程也佐证了这一经验型结论。
二、高职生就业中社会资本的功能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对于处于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高职生就业理应是供不应求的,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近年来高职生就业率不尽如人意。传统中国是个关系型社会或者说是以关系为本位的社会,人际关系、社会资本是影响高职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其实,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资本和关系网络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发挥社会资本在高职生就业中应尽的功能与作用。
首先,社会资本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目前,我们就业模式存在市场化和社会关系两种模式。市场化模式是一种正式的制度化模式,即在政府指导下通过市场化机制实行双向选举就业。可以说,市场化初步建立起来,但是,对一个人口大国的我国来说,仅仅依靠市场化模式就业是不够的。社会关系模式即社会资本模式,虽然是非正式的,但是可以在用人单位与高职生之间扮演着“熟人”的作用,起到传递信息与沟通的作用,有效地弥补市场模式的不足,创造就业机会。
其次,社会资本可以提供信息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业是个供给方与需求方互动的过程,其中就业信息的流动十分重要。通过社会资本所构建的人际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中的网络资源为两者之间提供一种信息平台,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最大限度平衡。
第三,社会资本可以增进彼此信任度。现代就业体系的建立是依存于契约关系的建构,彼此对对方意志表达、契约内容的信任是签订契约的前提与基础。社会资本中的彼此信任关系可以增进用人单位与高职生之间的信任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降低信任危机。
第四,社会资本有利于高职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高职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刚出校门的高职生,往往难以获得风险投资和金融机构的信任,而良好的社会资本中的人际关系,可以成为其创业的重要来源。利用社会资本获得创业资金,可以简化融资手段,缩短融资时间,降低融资交易费用,确保高职生在有限时间内获聚集到必要的创业资源。
三、高职生就业中社会资本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好坏与高职生就业率有着直接关联。因此,要建立各种渠道,创建一些体制机制,为高职生聚集社会资本,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对高职生就业作用,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第一,发挥高职院校优势,激活就业社会资本
我国现阶段,统一完善的就业市场尚未最终形成,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往往通过学校充当一种信息中介和交流平台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和挖掘有利于高职生就业的社会资本。首先,学校作为一个组织体系,一般都设置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机构是学校和用人单位交流的窗口,与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就业关系网络。因此,要进一步发挥就业指导机构的社会资本功能,服务于高职生就业。其次,注重营造高职院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高职院校可以在招生宣传、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出努力,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社会资本。
第二,发挥家庭社会优势,提高就业成功率
目前,毕业生就业存在两种途径:市场化就业和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的就业。中国传统社会是个熟人社会,具有很强的关系特征,同时,这也是就业的丰厚的社会资本,高职毕业生可以在通过市场化途径就业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资本优势。社会关系在很大部分上是血缘关系的延伸与扩展,是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强关系。同时,社会关系中还存在这一种由朋友、老乡、同学、同事、战友等非血缘性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相对于亲戚关系来说属于弱关系。其实,无论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社会资本还是基于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资本,都具有覆盖面广、渗透性强、代际继承性等特点。高职生就业要积极发挥这种家庭社会关系,投入一定的时间、精神去维系和强化这些家庭社会性关系,扩大高职生自己的社会资本,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第三,拓宽同辈群体的交际圈,开发师生资源中的社会资本
高职生在校期间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打破院系年级的界限,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扩大同学圈的范围。这样的同学圈形成了一种潜在的社会资本,所以,当同学圈中的一些人工作后,这种联系就会转变为高职生的就业社会资本。同时,教师队伍也蕴含着一定的就业社会资本。一般来说,教师和辅导员与往届毕业生之间都存在一点的联系,建立了关系网络,而这些关系和网络提供一些重要的就业信息和岗位,因此,学校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开发社会资本的积极性。
第四,培育高职生社会资本意识,提高利用就业社会资本的能力
从目前来看,社会关系网是我国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但是许多毕业生对此并不了解,也不够重视,而对于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其家庭的社会资本资源一般较少。于是,就需要高职生重视社会关系的建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培育社会资本意识,牢固树立社会资本意识。因此,首先,高职生要通过学习了解社会资本的内涵、主要构成与基本功能,掌握社会资本的基本知识。其次,还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有助于建立社会关系,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拓展信任广度和深度,从而增进社会资本。第三,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开发社会资本,提高利用社会资本的能力以实现成功就业。
第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积累社会资本
高职生除了搞好学业之外,要积极参与一些社团组织,如参加社团、学生会、志愿组织;在校内课余活动还要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还有创造条件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兼职、实习、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多开展人际交往,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积累自己的社会关系和人脉联系,锻炼个人的社会交往、为人处世能力,产生人际间的信任关系,不断拓展个人的社会网络范围,并将其转化自己就业时的社会资本,并从这些社会关系获取就业信息和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提高就业成功率。
本文系校级课题《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研究》(项目编号2011B-JY01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国宏.经济社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3
[2]李慧斌.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2
[3]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4
[4]帕特南.使民主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