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影响的历史演变
作者: 周婧 郭玉石 王滨摘 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创立、发展到确立主导地位的过程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而其在中国的发展也已走过60年的历程,本文创新地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点,浅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影响的历史演变进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大学生; 历史演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46-001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经历了60年的发展过程,对大学生影响的历史演变进程其实也是从一个侧面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历程的回顾。可以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分界点,分为前29年和后31年,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影响的历史演变分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时期进行审视和总结。
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概括而言是“一元化”的,对当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起到了很多积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成为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得到广泛的传播。党和国家尤其特别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要求大学生不仅要通过课堂和书本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更要将其从书本中解放出来,在生活中也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了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报告》《关于开展培养青年共产主义道德、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工作总结报告》等,进一步明确了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和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3.牢牢掌握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正确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二、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确立,多种社会思潮也慢慢地进入我国,打破了“一元化”封闭的意识形态格局,呈现出“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趋势,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
1.1恢复高考,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基础。“文化大革命”我国的高考制度不得已而中断,迫使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放下书本、中断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投身到阶级斗争中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拨乱反正,提出恢复高考制度,继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使得大学生又可以回到校园、走进课堂、拿起书本,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基础。
1.2提出“四有新人”的培养理念,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确立目标。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求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来,要努力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
1.3要求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在思想领域曾一度出现了一系列过度渲染社会主义阴暗面的宣传报道及文艺作品,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了社会主义信念和理想的作用,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大学生一定要“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摒弃那些同时代和人民对他们的要求背道而驰的、不健康的思想和作品,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
2.1大力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姿态在世界各地推行,我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受到一定冲击。面对这样的局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学生要胸怀民族的安危,身系国家的发展,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2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腐败现象成为社会公害,这些消极方面必然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2.3严格要求大学生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求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要实事求是,认真学习好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样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3.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
3.1帮助大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2普及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给道德领域和社会关系带来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综上所述,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个艰辛曲折的过程,其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影响的历史演变进程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探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吸引力的有效途径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