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角色的定位

作者: 蒋亚春

摘 要: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特点,因此学校文化不能够千篇一律。校长要善于解读本校文化,校长需要用诗性的语言表达出学校的灵魂,校长应该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领导者。

关键词:校长; 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47-001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价值观不断冲突的过程。彼德森和迪尔(Peterson & Deal)提出了文化建构的三个关键步骤:一、解读学校文化;二、评估文化;三、强化积极因素,转化消极因素,重构学校新文化。笔者认为,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校长首先充当的是守门员的角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特点,因此学校文化不能够千篇一律。校长要善于解读本校文化,挖掘本校文化中的历史资源,分析和反思学校当前的价值标准及取向,并依靠自己的价值判断,来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文化类型。从这一点来说,引进先进理念和经验是校长的职责,防止学校浸染不好的文化气息也是他的任务。有人曾说校长是学校精神的陶工,校长需要用诗性的语言表达出学校的灵魂。在这里,我们认为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领导者。长春市十一高中张殿平校长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作为一校之长,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和精神的领导。张校长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和开阔的文化政治视野,站在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学府式高中,塑造“学府”文化形象。他亲自设计了学校的每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力图将学府的气质融入学校的各个角落:红楼绿树、小桥流水、校园雕塑、人鸽和谐共生;学校还设有专门展示学生作品的文化长廊和体现学校教育理念的大型系列教育壁画,这一切文化意蕴留给了教师和学生无穷的陶冶。他和教师一起分享学校的“共同愿景”,将树人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那么,在学校文化重建过程中,校长的责任是什么呢?或者说校长要着手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创建一个和谐、有效的合作性文化氛围呢?综合各方面的资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要具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F.泰勒(George·F.Taylor)在《教育哲学导论》中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向的惟一有效的手段。如果我是一个教师或教育领导人,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上的信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茫茫然无所适从。”同样,如柳斌同志所言:“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就是说,教育方针政策确定后,并在必要的外部条件如校舍、设备、资金投入、师资等一些条件具备后,校长便是决定因素。这是因为在办学过程中,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教育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是校长从宏观视野对学校发展所作的理论思考。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追随先进的教育理念才有正确的信仰,有了正确的信仰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校长要不断反思学校的发展状况,不断对学校的远景、使命、组织结构进行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永远能够正确指引学校的发展。

二、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化成学校员工的“共同愿景”

如果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是为学校的少数领导阶层所接受,那还称不上学校文化。校长要让教师接受并深刻理解自己所信奉的教育理念,从而转变成学校的教育理念,形成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愿景”。教育理念不是摆设,也不是空喊的口号,要在实际行动中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理念。正如袁振国教授所说的,校领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把这种新的、好的、代表文化发展的先进理念,转化成为具体的、大家认同的观念,形成学校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校长要和教师一起分享学校的“共同愿景”,在整个校园中创造这样一种气氛:“这就是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要让教师真正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清楚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前景,从而积极主动投入到学校的优质化建设中。

三、建构团队目标,培植协作气氛

我们目前进行的优质学校建设其目的就是产生高绩效。高绩效组织的特点是,他们拥有一群尽责任、精力旺盛的人们坐在一起审查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商量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坦纳(Tanner)称此种现象为“打破孤立的桎梏”,并创造一种“专业咨询的氛围”。校长的责任在于促进这种相互交流。校长要让教职工、学生和社区参与目标的设置,参与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校长学校要有明确的方向感,要努力用具体的目标来说明这个方向,即建构团队目标,并有意识培植教职工的协作文化,带领教职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值得提醒的是,树立团队目标并不是短期内完成的一次性的领导步骤,不是校长活动的一个“点”,而是一个漫长的文化建设过程,是贯穿校长活动的始终的一条“线”。

四、实施具有人性维度的管理制度

20世纪中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提出“企业的人的方面”,从而使人的动机、愿望、信念和价值观对决定领导和发展组织的有效性得到了关注。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顺利实现目标的手段。对学校而言,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进步。所以在优质学校中,校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在管理制度中加进入人性维度。只有这样,学校中的诸多规定才不是“冰冷的制度”,而是与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浑然一体的“行动的自觉”。

五、站在历史的角度拓展学校的文化建设

唐太宗李世民在1300元年前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可见了解历史的重要性。校长要从历史的角度追踪学校文化发展的历程,寻求学校文化的精神源泉。组织教职员工进行历史叙事,提炼学校的文化精神,体会学校故事中所包含的真实感人的文化力量。从而拓宽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让“学校的过去”给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