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体育课模式之我见
作者: 李小涛摘 要: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开放式”体育课模式的构建与发展过程,体现了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系的改造、更新与发展,反映了当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教学指导思想的革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发展体现了体育教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应,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中人的培养过程的新要求。
关键词:开放式; 体育教学模式; 发展; 能力; 运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60-001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已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文就“开放式”体育课模式谈如下一点观点。
一、“开放式”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模式
1.准备部分的作用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因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开放式”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特点
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把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变运用,可以把电视、VCD影像等上面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自己根据已有的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二、“开放式”体育课的基本部分模式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使师生互动成为可能
开放式体育课基本部分模式是指,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要回答的问题则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够圆满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出各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可以采用多形式的学练方法,尝试解决课堂的主要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回答事先预定设计的问题,同时还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曾预料到的问题。这样教师既是对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加以加工、巩固、提高,又是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学习、探索,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为适应教学不断更新的知识与不同要求的未来体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开放式的体育课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予以肯定,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有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放手),他们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去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的言行更具有实践性与社会性
在开放式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中,学生探索解决问题都是一种自觉行为,他们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在4×100米接力跑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排列棒次,由谁起跑,谁最后冲刺,采用何种交接棒技术,谁发挥速度优势合理利用接力区20米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他们会对接力跑这一技术掌握得更好、更合理、更全面。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性这一功能。
三、“开放式”体育课的结束部分模式
“开放式体育课的结束部分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游戏、欢快的集体舞、互相按摩、自我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听上一段优雅的音乐、想象把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恩赐、课后的理疗、药物、营养补充、桑拿浴等形式都可以让学生采用。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有利于他们在走出校园后运用,为终身体育服务。
四、结论与建议
“开放式”体育课模式作为一种现代体育教学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赋予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兴趣、动机和能力,懂得体育的价值,形成体育意识,使之朝着“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当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时代特色。“开放式”体育课模式强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但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要多方法、多途径引导学生多涉猎、广积累、勤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其次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区别对待,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再者对特殊群体要进行特殊辅导,扬长补短。在教学中要考虑安全因素,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樊临虎,张林渊.群体合作教学模式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研究,载《湖北体育科技》,1996年第4期
[2]王华倬,王良辉.试析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种体育教学模式,载《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3]毛振明,吴键等.体育教学模式论,载《体育科学》,1998年第6期
[4]樊临虎.体育教学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