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打好学习的第一基石

作者: 范韦莉

摘 要:本文从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评价机制的运用、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从而提高小学中年段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

关键词:课前预习; 有效; 方法; 评价; 反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93-001

“中年级”通常指的是三四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意志发展正由弱到强、由他律向自律过渡,学习内驱力也有所增强,所以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数学课前预习中的无效学习现象

1.课前预习无指导

预习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预习效果的保证,因此指导学生预习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2.课前预习无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在学生预习后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而是立即转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将会大大挫伤学生参与预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长此以往,课前预习势必变成一块可有可无的鸡肋。

3.课前预习无反馈功能

有些时候老师虽然布置了预习任务,但预习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毫无反馈。学生预习的怎么样,无从得知,学生在预习后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储备,也不知晓。课堂从零开始,按照教师预设的教案进行。这样,由于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把握,所以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教学效率的有效性。

二、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

1.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作为教师,要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经历学会→会学→乐学的提升。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如下:

1.1数学计算课的预习方法。计算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课堂上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对于计算类的新授课及练习课,我们可以采取尝试练习预习法:预习时先努力看懂例题,然后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1.2数学概念课的预习方法。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概念课一般都比较抽象,概念课的预习可以分几个步骤来进行,下面以三下第二单元《年、月、日》第二课时认识平年和闰年举例说明。首先,我们可以初读课本内容,了解主要学习内容;其次,我们可以细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次,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已经知道本课时就是判断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带着这个问题自己想一想有没有搞清楚这个概念,也可查阅有关资料继续了解;最后,我们可以试一试,找一个自己知道是平年或闰年的年份用新方法进行验证。如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通过看日历,我们知道这一年是平年,用学到的新方法进行验证,以检验预习效果。

1.3数学操作课的预习方法。数学学习应重视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对于操作课,我们一般采取动手操作预习法,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而后亲自动手去实践,感悟新知识。

1.4数学复习课的预习方法。复习课就是对这一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但并不是一味地做题做题再做题。当然,课堂上还是应该以练习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在上复习课之前先将所学内容进行消化和整理,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归纳。通过预习,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地设计复习题,使学生掌握得更扎实有效。

2.重视预习评价机制的运用

2.1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积极的评价,有利于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评价机制。教师要通过评价营造一种宽松、民主、自由、激励的氛围,规范学生的预习行为。实施预习方案初始阶段,只要学生预习了,教师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实施预习方案一段时间后,教师可引入“预习+课中”评价机制:从“课中”的精彩问题、合作交流、展示、倾听、反馈五个部分来评价预习效果,这种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预习的质量。

2.2小组内评价机制。小组内评价机制抓住学生好在同伴中表现的心理特点,更好地激励本组内成员积极向上,形成比、帮、赶、超的学习氛围而制定的。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说说在预习中已经掌握了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别人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听取别人的见解。

2.3学生自我评价机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后,可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对预习效果进行反思,这种评价机制通常安排在课堂结尾或课后,让学生说说预习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哪些知识是预习时不理解但经过教师讲解后掌握的,还有哪些是仍不理解的。

3.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

预习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要鼓励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时,多提出问题,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作为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第一手资料,找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地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参、教师主观预定的刻板盲目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基于学生对新知的预习背景,教师对于学生完全懂的坚决不讲,学生基本懂的稍加点拨,学生完全不懂或大多数不懂的作重点专题突破,以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课预习指导点滴谈,中小学数学杂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