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作者: 袁益民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以它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而兴盛发展。它是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宝贵资源,是全校师生员工在校园体育意识文化、行为文化、特色体育文化等方面形成与拥有的物资和精神财富,将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扩大学校的影响,提升办学档次。

关键词:中小学; 体育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45-002

一、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教育界的重视。因为校园体育文化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体育与体育》新课程,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顽强意志品质都有着重大的作用。为此,笔者就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理论、功能及建设的主要内容谈些看法,与同行商榷。

二、校园体育文化理论

2006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除了按社会规范建立起一定的意识文化外,还形成符合学校特色的个性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精神指向为核心,以表现出来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它有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健身运动与体育竞赛及体育设施建设等诸方面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狭义的校园文化则是指学校师生员工的体育观念与体育意识。本文从广义的角度探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其目的全面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

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引导人、感染人、教育人、培养人,其育人功能越来越大。具体地说,主要功能有:

1.导向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有“价值导向”“精神熏陶”的巨大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一旦形成,全体师生受之滋养、熏陶,对人思想的启迪、个性的陶冶、情感的激发、精神的升华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共同的体育价值、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人奋发向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通过引导、调节、制约等手段,把消极、冷漠、自卑的心理引导到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上来;把庸俗无聊的消遣生活引导到健康向上、追求体育时尚上来,从而达到教育人、感化人、塑造人的目的。

2.激励功能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先进的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深层性、隐蔽性、渗透性、持久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全校师生,推动着人人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胜利。积极地行动,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省市级体育传统校的创建任务重,但他们都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指挥下,人心齐、热情高,胜不骄、败不馁,执著追求,乐于奉献,提升了办学档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凝聚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是依赖并通过学校这一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使人无时无刻不感到它的存在,具有无形的感染力、震撼力和凝聚力。在它的熏陶下,全校师生会不知不觉形成共同的事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人生价值观、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为学校的荣誉而不顾一切地顽强拼搏,为学校任何一项损失而沉默思考。江苏省常州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档次高,影响大,每一次重大的体育活动,全校各个部门齐出动,并成功举办了省市体育传统校赛和体育教学基本功赛,赢得社会各界的一切好评。校运动队外出比赛,更是牵动每个人的心,打听比赛情况,载誉回来夹道欢迎,敲锣打鼓,拍手欢呼。学校靠校园体育文化把班子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上下一条心,知苦不叫苦,一步一个脚印,竭尽全力创“思想领先、教学为主、特色体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窗口学校。

4.健身愉快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的健身愉悦功能更为显著。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健康应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校园体育文化一方面能大力改善人的机能状况,塑造强健的体魄,促进人体机能发展,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使广大教师精力充沛教好书,学生精力旺盛学本领;另一方面能大力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洒脱、镇定自如、坚韧不拔,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昆山市二中是昆山市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名牌学校,教学任务再重,时间再紧,广大教师也自觉主动地参与校园健身娱乐活动,强身体、练意志、调感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生活质量,使身心得以愉悦、和谐、健康发展。

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

在改革开放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少数教师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离现象,违背了《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事例常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广大教师的师表形象,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因此,强化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净化校园环境,重塑教师自身形象就显得尤为必要。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是指学校为了实现办学目标,集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信念、道德、健身目标、体育传统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与群体意识。学校要宣传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全面了解我国体育的方针、政策、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要结合我国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和本校运动员奋勇争先的事例,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倡导体育精神,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精神和乐于奉献精神。要把体育精神与校风、学风、班风建设结合起来,使广大教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并把体育作为一种精神必需品,参与健身,愉悦身心。

2.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全面培养、全面锻炼、全面考核,克服“以运动能力”评价学生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施《体育与健康教学》新大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营造教学相长氛围,使每个学生体育文化修养加强,良好锻炼习惯养成,自炼能力提高。要健全学校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激励人、鼓舞人、影响人、规范人。有计划地举办教工、学生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每年搞体育节的大型活动,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在安全祥和的气氛中解脱精神压力,陶冶情操,活跃身心,从而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践证明,广大师生员工的体育娱乐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体育兴趣、运动能力和人格健全等诸方面都有重大的作用。小型多样的学生体育活动,要发挥团队组织的作用,培养一批积极分子,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

3.传统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校长要有远见卓识,在办学目标上应重视传统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学校体育运动队的水平对学校的影响太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常常靠体育打响的。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现已成为一所教育质量上过硬、体育成绩上突出的名牌学校。其知名度影响之深远,与该校田径传统项目抓得特好有极大关系,是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最有说服力。有一定水平的学校运动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要花大力气抓好,并要充分发挥这种文化形态的教育、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的作用。

在传统特色运动队的建设上,要用好、用足上级教育、体育部门给予的优惠政策,采用多种办法,搞活人才输送网络,把有一定体育特长的体育尖子吸引过来,形成年龄梯队,从选苗到培养,层层衔接,协调发展,使体育苗子得到良好的系统训练。要创造条件办体育班,妥善解决学习与训练的矛盾,使他们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要大力加强体育教师政治业务修养,都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都能抓好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工作。昆山市二中与培本实验小学根据市体委、教育局训练竞赛改革要求,大胆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竞赛名次与输送人才相结合的奖励制,使他们在课余训练上有新发现,在竞赛名次上有新突破,在输送后备体育人才上有新贡献,获得省市输送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的先进学校称号。

4.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的物质建设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体育雕塑及体育场地、设施等,对人有陶冶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讲话。”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使体育设施成为校园环境的靓点,既体现整体性,又体现艺术性。艺术性愈强的建筑就愈能感染师生,接受美的熏陶,引起思索,愉悦身心,催人奋进。因此,要创造条件,建造教育意义深、激励作用大的体育场馆设施,购买实用的体育器材。靠创建达标的体育设施和赶着鸭子上马的体育体育场馆设施安全必须进行全面复查,有的要整修,有的豆腐渣工程要拆除。昆山有所重点中学在创建中造的体育馆,外面看看很好,可师生在馆里活动,其回声像几只喷气式飞机在盘旋,刺耳难忍,这不是享乐,而是活受罪。群众体育活动需要的用品要优先添置,为健身提供良好的条件。办体育班的学校,学生运动员的生活设施要大力改善,向方便、舒适的方向发展。

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中小学领导将更加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它在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