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桥梁

作者: 胡春龙

摘 要:实际的教育教学的现状表明,现在的高一学生很难适应新学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分析并研究该问题,对于完善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深入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成为极为重要的事件。

关键词:初高中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育教学; 衔接;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43-001

一、现在高一学生教育教学的现状

现在学生的语文视野和阅历比较广阔,但是语文的基础却越来越不扎实了,绝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与鉴赏和作文,在文言文学习上,初中的教学沦变为极端功利的教学:“只学不考”变成“不考不学”;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学习机构和家长对语文处于一种“鸡肋”状态,弃不能,食无味。以上的现状主要是结合苏北地区尤其是淮安地区的实际状况的一个总体表现。

二、高一语文教育衔接的原因分析

1.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存在误区

“语文”这一名词的历史演变比较复杂,有人说是语言文字,有人说是语言文学,有人说是语言文章,有人说是语言文化,这些评价其实都带有片面性。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

真正的语文教学应当从汉字讲起,到词、短语、句子、语病,使弱化了的语法重新重视起来。这样在基础阶段才能在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初高中在学与考的要求上区别迥异

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文言文的阅读是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这种考查形式使学生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学的脱节,如初中的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的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分析,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再次,高一节假日多,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未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或者故意出高难度的题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挫伤其积极性,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最后,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似乎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精通的特点。学生分数往往比较稳定,不像数理化那样松则一落千丈,紧则扶摇直上。因此,学生往往不重视语文学习,随便应付。

三、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对才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其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存在误区,初高语文的教学要求不同,初高中在学与考的要求上区别迥异,还是非智力因素和学生思维和心理层次的差异。这些都阻碍了我们在教育与教学上取得更高的效益,对初高中的教育教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1.前引后连,自然过渡

由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初中语文学习处于中等的学生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应针对入学新生,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在教学中前引后连,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如教《〈呐喊〉自序》,不妨总复习一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七篇作品,借此对鲁迅有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又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可先复习《春》,以使学生更充分领会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下“景”和“情”的关系。又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结合初中学过的《曹刿论战》进行《左传》知识点的讲解,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教学,以旧带新,这样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在知识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广度也得到发展

2.重视实践,培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即使靠死记硬背记住了所学内容,只能说明有一定基础,往往不能灵活运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我认为,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只有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度、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什么书籍都应有所涉猎。

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

多说。传统教学多强调先生讲,学生听。学生明白了,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换一篇文章,又不知所云。

多听。不光听教师讲,听教师泛读,听课文朗诵录音,也要听广播,听别人谈话。

3.及时总结,调整学法

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其学习语文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作为教师,应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及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也可让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一周介绍一种学法,大家讨论,取长补短,从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还要教会学生分析考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从考卷中分析出自己的弱项,弥补之,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一条重要捷径。

做法一:回归字词,重视听写。

做法二:文言教学,引入语法。

做法三:课外阅读,重视摘抄。

做法四:作文训练,回归文体。

总之,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过渡阶段,也是能否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状态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通过弥合从初中升高中语文教学“裂缝”现象,必然有助于学生培养并树立起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最终为其高考的全面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