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李永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会学习,自愿学习,是老师努力的目标,也是老师必须做好的工作。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44-001
课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差,影响着学生素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意识性和目的性比较强的活动,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教学的生命。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积极的学习,积极的思考,积极的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热爱所有的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肯定的话,一个肯定和关爱的眼神,简单的手势,简单的谈话,都会让学生得到激励和感化,让师生之间距离缩短,使学生从心里接受你,这样学生会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也只有学生喜爱老师,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学这门课程。在生活中,因学生对有的老师不喜欢,导致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的事例是很多的。因此,老师要感化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有欣赏的眼光,老师同样对学生有欣赏的眼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精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趣的问题,构筑学习起点,为数学探究作铺垫,还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入手,从新的角度发现知识。创设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问题情境,能够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喜欢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
三、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有引入、传授等过程,怎样合理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排列,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利用课堂的时间,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
在设计课堂层次时,要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从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根据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获得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归类分层,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进行分层递进教学。对学习差的学生,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给予鼓励,及时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可以采用放低教学起点,增加教学层次,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切实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工作做好。
在设计课堂教学层次时,要注意课堂容量大小,课堂容量较大时,应保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容量不大时,可以让学生分析、讨论,深化练习,进行比较。这时,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目标容易实现。
四、扩大课堂知识的信息量,充分挖掘课堂的深度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相关的资料,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老师只讲课本上的知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数学课有时会出现与其他学科常出现的事物相关的内容,老师这时做相关资料的课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本上的知识,优秀学生通过预习,能掌握大部分。如果老师只传授课本知识,是比较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
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思维策略与认知方式的不同,还有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差异。老师应该了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要鼓励、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重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显出来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学的过程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生学习有困难,老师要关照、帮助,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老师要充分肯定他们一点点的进步,对错误要细心地引导,分析原因,鼓励他们改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老师要提供材料,进行指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在学生理解并能正确应用公式等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计算器完成难的计算,引导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
有条件的地方,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机等,这些现代教育手段、技术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例如,从数据库上获得数据并绘制,表示同一组数据的不同图表,使学生选择适当的图表描述数据;计算机可以产生足够的模拟结果,帮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概率的意义。
七、教学反思要让学生参与
老师要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在上完每一节课后,都要进行教学反思、个人反思。老师的教学目的就是教好学生,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对老师课堂教学的检验,因此,教学反思应该让学生参与。每周或每月,老师和学生要一起来做一次反思,老师要求学生说心里话,把老师在课堂上的优点、缺点提出来。
学生可以当面与教师交流,可以在作业本上留纸条等,采用多种方式提出意见。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做出教学反思,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总之,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需要长时间的过程,更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情况、自身情况,努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