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晓东

摘 要: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23-001

高中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能力发展,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注重学习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注重教材的分析与解读

初中的教材在编写时,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记忆,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其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或降水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起到引领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用教材教,教给学生主干知识,领会教材知识的精华,真正实现知识迁移,能力转化。

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创设情境,教会学生思考

独立思考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因此,首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地理学科首先要学会主干知识,利用主干知识进行推理、判断,进而学会分析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有合作学习也有自主学习,但是最后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运动光照图时,教师可以故意给出一幅有错误的图,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就教的方面而言,脱离开具体知识的教学过程,单独教条式地讲述方法,学生也许会知道一些正确方法,但终究不能成为自己能掌握和运用的方法;就学的方面来说,就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自己品味,才能做到“逐步体会”。

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高中文科学生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解题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审题,学会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其次要实现书本知识和试题信息的有效衔接,最后进行推理、判断准确解题。

四、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就是从生活中选取一些隐含着本质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让学生透过事例窥一斑而见全貌,举一反三,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三“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一节,通过对该节内容的学习,理解河流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学会知识的迁移,以后遇到世界各地其他的河流应该会治理。

五、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学科。在地理课中开展素质教育,离不开突出其实用性的特点。坚持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教会学生调查、采访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地理知识的书籍,收集地理图片、邮票等,加工整理地理信息和资料,绘制各国的地图;制作地理手抄报等,组织学生野外观察、撰写考察报告等。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在“城市规划”一节的教学中,我带学生实地考察,了解秦皇岛市城市发展和规划等相关内容。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体会到学生能自主学习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学生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品质的飞跃,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学习环境”,教学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取知识的,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把让学生学会学习作为主要目标。我们应认真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真正解决好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理念和操作层面上的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