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学之魅力
作者: 唐波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探究式教学已深植于广大科学教师的心中,学生亲历着一个个探究活动,然而科学课的时间是远远不能满足对学生的教育,科学课的内容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我们在关注课内探究的同时,更应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课堂外更广阔的背景中,把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活动有机结合。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 科学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80-001
在新课程实施以来,探究式教学已深植于广大科学教师的心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做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课内向课外有效的延伸呢?
一、兴趣引领,让学生迷上探究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引起探究的热情,并提升为志趣,学生才会愿意进行探究活动。
1.课内实验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直接手段。科学课教学内容涉及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方面,包罗万象的知识对学生本身就有很大的吸引,面对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惊叹不已的实验现象,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课本中所包含的内容,巧安排,激起儿童的好奇天性。如在教学“食物的营养”一课,讲到用碘酒检验淀粉,我让每个同学把手指洗干净,再把碘酒涂在手指上进行消毒,随后让每个同学把饭粒放在桌子上摆整齐,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同学报告,饭粒变脏了,手指也变脏了。饭粒和手指都出现了蓝黑色,这是怎么回事?此时此刻同学们都产生了奇妙的感觉,要研究的问题竟是如此奇妙,真正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所在。
2.课外实验与制作是发展科学兴趣的主要途径。实验和制作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然而科学课堂上有很多内容由于受到时间,材料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在课堂内进行,这样通过开展课外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创造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在学习了“磁铁的性质”后,让学生动手制作一辆“磁力小车”;学习了电知识后,让学生动手制作“红绿灯”等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各种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方法引领,让学生学会探究
科学离不开探究,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教会学生探究,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探究活动中,逐步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1.课内探究为课外探究夯实基础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这个过程在各个年级段的要求是不同的。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习观察方法开始,一直到设计并进行较完整的科学实验,一步步逐渐提升。这样通过在课堂上老师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进行探究的方法指导,教师要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在一个个点上深下去,做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是表面的热热闹闹,而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如在教学《抵抗弯曲》时,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提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此时不是急于让学生进行动手验证,而是让他们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假设,有的认为横梁越宽,抵抗弯曲能力越强;有的认为横梁越厚,抵抗弯曲能力越强……对于学生的所思所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究竟谁的猜想对呢,在预测的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设计实验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哪些条件需要改变,哪些条件必须保持不变?在动手实验前,学生感到了这些思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渗透了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内学会了探究方法,也为课外探究夯实了基础。
2.课后探究是课堂探究的延伸和拓展
课外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科学课堂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完全解决老师布置的或自己所想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可以在课后探究完成。如学习了“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课堂验证了浓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那么浓糖水,味精能否让马铃薯浮起来呢?课堂上学生虽然作了预测,但却没有时间让学生加以验证,这些都只能作为课后的探究活动,做到课堂探究的延伸与拓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评价引领,让学生勤于探究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坚持探究活动。在课内、课外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兴趣,对观察对象的专注,对实验设计的改进,对科学事实的搜集及对科学感受的描述都可以是我们评价的内容,要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要注重反馈中的积极评价,通过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添动力。
1.关注课堂评价。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手段之一,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之中,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评判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在实施激励性评价中,要注意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情知结合。在评价内容方面,既要评价学生的探究情况,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在评价的方式上,应注重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以及学生内部评价。
2.注重课外探究评价。为了让学生能实实在在地进行课外探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外探究活动进行反馈评价。另外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一般都经历了一番较长时间的努力,有了成果自然期待着展示与肯定,此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全面的评价。如学习了月相后,让学生记录一个月的月相,可通过展板进行展示;对于学生参观后所撰写的科学小论文,可组织学生投稿并在学校网站上发表。这样经常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提供展示表现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更勤于更好地参与课外探究活动。
课外探究与课内探究相对独立而又相互支持,共同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科学的重要形式。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科学教育上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乐于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