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可以让小学美术课堂更精彩

作者: 冯磊

摘 要: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对游戏特别迷恋的时期,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游戏的作用,必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游戏的使用,顺应了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受到了美育教育。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 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88-001

高尔基曾经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毛泽东也说过:“要游戏,要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可见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对游戏特别迷恋的时期,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游戏的作用,必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长期从事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更是亲身体验了游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极积作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游戏使用,顺应了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

一、游戏——顺应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在校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中,仍保留着一部分幼儿时期的无意性、情境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美术教学只有适合小学生的这些心理和生理特点,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所以,游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将小学生认知过程和活动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从“玩”的心态逐渐向着有意学习的方面转化。顺应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接受美育熏陶,在自由、民主、活跃的气氛中表现自我。

二、游戏——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引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美术课教学活动中,游戏活动的融入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这对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游戏兴趣的驱使下和游戏氛围的作用下,学生更乐于对与游戏教学内容相关知识技能展开学习,对游戏活动所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顺其自然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品质。例如上《吹泡泡》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一起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然后再根据个人感受引入教学,这样轻松、愉悦的教学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己做帽子》的教学中,一开始教师就用“帽子戏法”的游戏引入教学,猜猜帽子小精灵躲在哪个帽子里,猜对了就有礼物。这样师生一起参与游戏,自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在教学《会滚动的玩具》一课时,教师引导小学生为自己制作一个会滚动的玩具,再把创作的作品与竞技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小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欲望,又使小学生在想象与设计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游戏——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可以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游戏的过程,是让小学生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在玩中学,又在学中玩,激发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手工创作比赛”、“竞技游戏”、“魔术游戏”等,都能鼓励学生的各种猜想和幻想。例如,在教学《美丽的盘子》一课时,我安排了学生“做汤圆”、“做面条”、“做面饼”等游戏活动,不经意间做到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创作过程,接着在面饼(盘子)上变魔术——看谁的面饼最有想象力,变化最快。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游戏——无形中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在美术教学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游戏以其独特的形式、较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根据这一特点,把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成新颖活泼的游戏,小学生在游戏的参与中感受和理解真、善、美,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例如,在一堂小学美术《漫画欣赏》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漫画,并展开联想,明白画意。对画中的事情进行游戏表演,并指导学生观察人物表情动作,逐渐认识到了漫画的艺术特色,了解了幽默和讽刺在漫画中的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素质。

五、游戏——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游戏常常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进行,是同伴互动的主要活动形式,开展群体性的游戏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勇于竞争的意识,还能帮助小学生增强对自己和集体的责任感,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并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任务完成与否直接影响“本集体”的利益。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中《二十年后的学校》一课中,教师设计了“比一比谁的校园最美丽”的竞赛游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幅《我心中的美丽校园》集体创作画,然后在各小组之间展开作品比赛,教师还特意设定了“创意奖”、“集体合作奖”等作为鼓励。在教师的启发和激励下,小学生在群体中相互协作,充分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智。每个小学生都会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个人所长,并且在群体活动中体现出自我价值。

总之,游戏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教师在设计和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时应注意,游戏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效性和必要性,要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注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注意学生参与的整体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既要注意游戏的目的性,又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既贴近学生的兴趣,又不会使美术课变成放任自由的“玩耍课”。既要注意所设计游戏在思维上的启发胜和层次性,还要注意游戏开展的灵活性,不能为游戏而游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