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我在行

作者: 张金玲

摘 要:识字能力是阅读、习作能力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认识常用字1600至1800个;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1]为了让学生乐于识字,善于识字,营造快乐轻松的识字氛围,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必须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和教会学生识字方法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法: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03-001

低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文就需要大量的识字,基本上每天语文课上都要认识十几个生字,而形状各异的汉字符号,变化多端的字音字义又使得识字本身变得更加枯燥无味,让多数学生束手无策,望而生畏。为了有效进行识字教学,我努力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会学生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一、应着重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2]兴趣是激发孩子从事学习能力的动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3]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着重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使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

1.游戏识字。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始终处于一种轻松快乐的心态,如猜字谜,编顺口溜,找朋友等。这些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思维。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听读故事识字。这是我一贯的做法,学生刚遇到生字,都不认识,但是如果反反复复地见,就会使学生在感官上能认识生字。那么,能让生字与学生反复见面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大量阅读。我经常利用课内或课外时间,以《小学生课外阅读》、童话故事等简单的带拼音的书籍为主要读物,要求学生读书,并圈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上下文联系猜和拼音等方式认识汉字,最后再通读全文,直至读熟。

3.体态演示识字。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形体动作记忆字形,如学习“拍、跳、跑、走、跃”时,如果让学生在学习时,边动手、动脚做做动作,通过自己动手演示识记这些字,这样不但记清了字形,还加深了学生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

4.图像识字。运用生动的画面,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如教学“采”字,在幻灯片上显示一只手正灵活地采摘着树上的果子的画面。

5.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容易激发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二、应着重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自己识字,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孩子识记的方法。

1.通过编儿歌引导学生识字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且符合其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适合儿童兴趣,便于理解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的印象,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如“闪”就是一人门里躲;“坐”就是两人土上蹲;“艳”就是颜色丰富;“田”就是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又如“草”字,可编成“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再如:乱(七嘴八舌发言学习环境就会乱);扎(俯身用手往下打,固定帐篷为驻扎)。并由老师的编排逐步过渡到引导孩子自己编排,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2.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识字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汉字连结成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又能达到准确记住较难生字的目的。如教“睛”字时,我编成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不爱保护眼睛,老在太阳下看书,结果双“目”给晒“青”了,成了近视眼。这样,学生就牢牢地记住了“眼睛”的“睛”字是“目”旁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了字,长了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3.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每个学生都希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知事物,得到肯定后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会以更高、更积极的情趣去认识新事物。教师应当保护他们的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万不可强求统一。如:认识“哇”字时,有的学生用“口”字加“圭”就变成了“哇”,有的学生用“口”加两个“土”;学习“她”,有的说把“他”的“イ”变为“女”,有上说“女”加一个“也”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识字的方式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相对较开放、与社会联系较多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在生活中识字是课堂识字的补充与扩展。教师要让学生主动认识平时见得到、听得到的字,鼓励他们多留意身边的生活实际,如:学校的标语和广告栏,课外书上的字,听到父母讲的故事,各种商品名称等。教师可在班上适时开展一些如“读故事讲故事”、“读诗”、“讲谜语猜谜语”等活动,既积累了学生的识字量,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总之,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能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记住字的就是好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学生为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识字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不断提高识字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M]2012:4-5

[2]宋红艳.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132

[3]杜贵昌.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4):18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