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畅想的空间,读懂他们的画
作者: 孙华摘 要: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这点,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畅想空间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07-002
一、背景介绍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本案例以笔者在上小学二年级《夏日印象》一课实践教学中,我和一位学生的一次小小教学互动为例,力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正确的理解学生心理,对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展现心中的夏日印象。
二、案例介绍
炎热的暑假过去了,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学期,走进教室,再一次看见一双双热切的眼睛,我打开书本和教学课件,开始讲述第一课《夏日印象》,让学生去观赏夏日的图片,一张张画面吸引着他们,每个学生跃跃欲试,想用画笔去表达自己心中的夏季,考虑到他们毕竟是低年级的学生,我就降低了作业的要求,只需要他们画出看到的夏日的具有代表性的景色、植物或者物体,如荷花、烈日、西瓜、女孩穿的裙子等等,学生们在轻快的音乐声中作画,这时我发现了一个男生的作品,上面画着乱七八糟的线条,此时正值学期初期,我想开始学生的作画态度就不端正,那以后的美术课又如何进行呢,正好他就是我今天教育的典型,我拿起他的画,叫停全班学生,对他们讲:“你们看某某同学的画,他不但没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态度也极不端正,画的是什么啊,谁也看不懂。”说完后,我很严肃的要求这个学生撕掉自己的作业,让他按照要求来重新作业。
课后批阅作业,想起了这个学生,打开他的本子,里面飘落下一张折好的纸张,打开一看,是被我撕下的那幅还没有完全完成的画,下面有一行字:“老师,我喜欢你的课,但我也是认真在画的啊,请你仔细看看我那张画吧。”诚恳的话语,让我禁不住停住了手中的笔,仔细的观看他的画,画中是一个男孩拉着一只米老鼠在跳舞,远处有几只其他的动画人物,整个画面让我感觉到画中男孩的快乐,这幅画,貌看根本没有一点像是反映夏天的景象,我悄悄的找来这个男孩讲了自己的观点,男孩低声告诉我,暑假父母带他去了香港的迪斯尼乐园,非常非常的开心,夏天给他的感觉不是炎热,而是快乐……男孩的话让我深思,是啊,谁说夏日就是炎热的太阳、美丽的荷花、凉爽的冰棍、漂亮的裙子呢?一幅画不就是表现自己的心中所想、所思、所看的吗?作为老师,我用我们的模式扼制了学生的思维,狭隘了他们的想象……
三、新的教学思路介绍
由此我认真的重新构思了这节课,为使其达到更好的效果,体现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质,让他们尽情地畅想。
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思维运动主要依赖于直观形象,注意力不够持久。根据学生这一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想法设法用儿童化的语言、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探求知识,主要采用游戏激趣、创设情境、尝试探究、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具体是通过“发现、体验、创造”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发现,乐于研究,让他们在心情最放纵、心灵最自由的时刻进入思维最活跃的状态。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在观看夏日里学生各类活动的一组有趣的录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课的开始,我就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描述自己在暑假里的所闻所见及自己的活动,这时我及时地引出课题《夏日印象》。在教授的起始阶段,我让学生尝试自己用简单的线条把夏日印象最深的感受表现出来,通过这个环节,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学生在之前所掌握的一些知识,并由此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发现的问题,我开始了新课的讲授,讲授的过程中主要以开发他们的想象为主,给予他们几个简单的人物形象和夏日景物,通过拼贴组合的形式,组成一组组不同的画面,在这一环节,我是先放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拼摆游戏中自由尝试,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在学生组合的作品中选择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作业,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地来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运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他们真正的动脑去思考,在作业前的阶段创设一个富有情趣的游戏情境,能给学生一份惊奇,引起他们兴奋、激动的情绪,同时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使他们以积极的情感主动发现夏天的特点,获取相关知识。我设置了一个“你来表演我来猜”的游戏,一个学生做出相关的夏日里活动或夏日天气特点的动作,让另一个学生来猜,从这样的游戏中,学生在玩中更能体会出夏日里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自我完善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仅在于提供一个促使儿童学习的环境,以此来鼓励儿童自我指导和个人创造。在这里我主要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或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或经历一次思维的磨难,让他们在快乐中探究,在探究中创造。
新的国家美术课程标准认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我出示大量的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给他们欣赏,让他们欣赏发现,感悟生活中的艺术美,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从美术的特点来看,教学中主要抓住三个要素,即表现题材、表现方法和表现材料。在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欣赏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学习表现手法,开阔创作思路。我主要分两个层面进行引导,第一,感知丰富多彩的表现内容。我请学生找一找能反映夏日特点的题材。整个画面主题明确,构图合理。第二,了解形式各异的表现方法及各种造型材料。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用什么方法、材料可以表现不同的画面?在学生交流的同时,再加以现成的作品给以欣赏,用什么材料表现也是欣赏的重点,在欣赏中学生将大开眼界,将彩纸剪剪贴贴,用瓜子、花生壳等拼拼摆摆都能表现出奇特的效果。在学生作业完成后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讲评学生作品,讲评过程中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发现别的同学的作画闪光点,启发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灵感。
此后我告诉学生,表现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一定还会想出更多更有趣的办法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学生自己动手表现就能够得心应手了,表现的主题内容也更加丰富,表现的形式也多样化了,此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的思维也未被局限。
四、反思与对策
做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要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和他本身对世界的感受,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美术教育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充分的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可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还是忽略了这一点,对于听老师话,跟老师走的学生是每个老师的喜爱,他们的作业,往往成为可以在台上说上几句,甚至可以成为教师的功劳之一写上一笔的,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那些和老师唱反调或者对美术不太感兴趣的学生,要尊重和关爱他们,也让他们展现自己的心灵世界,发现我们的生活世界是如此的五彩缤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不要武断的扼制他们的思维和表现力,这样的学生一旦激发了他们的潜质,那么他们的作品会更有思想性、可看性。
我感谢这位学生给我带来的思考和启迪,让我明白了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也可以看世界,无论是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其与常见画法略有不同,可是他们所流露与表达的也是某种思想,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开发,请给他们畅想的空间吧,努力读懂他们的画!请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他们看做一道风景,去细细的品味、默默的感受、慢慢的欣赏他们的每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