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跨文化英语“礼节性口语”交际的误区与对策
作者: 徐品芳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才越来越多,特别是用英语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英语打交道的实际技能,以适应国际化社会的需要。但常常发现在我们的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因为一些语用失误而导致交际的不正确或不完美。
关键词:课堂学习; 语言交际;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 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11-001
一、失误类型:
1.代词主宾形式的不当运用
现象:在汉语里,只有第一、二、三人称的表述,英语里对人称代词的分类比较细致、明确,关注人的表达。除了有人称的变化外,还有主格和宾格的区分,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不同,因此在英语里往往会产生小学生对人称代词主格、宾格和物主代词的不当运用。
2.动词时态语法的不当运用
现象:在汉语中,时间语句表达只要说明清楚具体的时间是昨天、今天或者具体几点即可,但在西方国家语言中,语法中除了强调时态的变化如: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还要有动词的规则或不规则变化。这些差异使得小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时错误百出。
3.名词单数复数的不当运用
现象:汉语里名词是不分单复数的,它通常是通过词汇形式来表示一个名词的双数或多数。而大多数英语名词是有复数形式且还有很多形式是不规则的。根据意思或结构需要在句子里运用的时候通常小学生就会顾此失彼,表达上就容易出现不当运用的现象。
二、失误成因
1.教师轻视交际口语的错位观念
在现在英语教学模式中,大多数老师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教学目的,以应对每次重要的期中考试或监控考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成了“聋子耳朵摆设”之类的东西。在问卷调查中,对老师和学生就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哪些训练的调查中,他们对听说、阅读、理解的能力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显然对口语训练大家都认为可有可无。教师对学生的测试、评价形式都还是一纸定成绩为主,口语测试都束之高阁了。因此新教材里“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英语交际礼节性口语的学习和运用,出现口语失误也就是见怪不怪了。
2.学生“恐讲心理”的不良影响
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一种自主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恐讲”心理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
3.英语语言交际语境的相对缺乏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All-wright)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我们的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局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在目前部分英语课堂还是那种教师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一板书的形式,缺少学生创造使用目标语言的氛围和场合,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
三、重点对策
1.创设开放的课堂语境,让学生感受乐说英语的氛围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得到口语交际的主要途径,而目前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教师决定学生做什么、何时做、怎样做。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课堂中学生听得多,说的少。学生口语交际的机会很少,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在课堂中要明确自己的作用和角色:应是组织者、协调者;是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是学生口语实践的合作者、参与者。我们的课堂应倡导全方位的交流,形成一种开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室里学生的座位、学生的口语交流的方式都可以是开放的。我想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口语交际心态。学生才能大胆的、自信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
2.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焕发积极的情感状态
口语学习是艰苦漫长的过程,需长时间积累,很难在短时间突飞猛进,因此在口语学习中,学生很难一直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时会产生消极被动的情绪。另外,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紧张或焦虑,不敢或不愿开口发言;或者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词不达意。—些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或性急地替学生回答问题,或对之挑剔批评,挫伤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帮助其克服这些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创造宽松环境,帮助学生消除紧张焦虑感,增强其自信心,鼓励其积极开口;我们还应使学生认识到口语训练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就会丧失提高口语能力的机会。
3.巧用机智的纠错策略,让学生增加改进失误的机会
有的教师认为英语口语课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纠错,在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时,他们见错就纠,打断学生的思路和语言,造成学生因怕出错而不敢开口的不良后果,教师自己却认为这是严格要求学生的表现。殊不知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失误是学生口语表达时常见而不可避免的现象,这种过度强调语言准确性的做法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所以对学生口语中出现的错误要区别对待,课堂口语纠错要注意时机方式,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心理、语言水平等,一般在学生口语表达完毕后,再就其普遍性的错误及表达不清之处给予指导。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可采取及时而又直接的纠错方法,而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可采用个别指导、暗示等间接的形式;对个别口语错误较多、较严重的学生可以与其详细交流,分析其错误,使之改正。因此,教师要恰当地纠正口语错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其进行有效的英语口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