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预约的精彩

作者: 汤彩萍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在本园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剪纸教学活动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剪纸系列教学活动内容。尤其是以剪纸为载体,通过区角环境的创设、实践班级活动开展、具体剪纸活动的形式,旨在促使幼儿动手、动脑,发展幼儿主体性、独立性的同时,培养做事认真、细致等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幼儿; 剪纸;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20-002

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正确的教育,应能激起儿童的求知欲望,对学习有兴趣并感到愉快。”剪纸,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深受幼儿的喜爱,因为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具有直观、生动、简单易行的特点。在一张张色彩各异的纸片里,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创造出变化万千的各种图案。它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一、巧用三维空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幼儿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幼儿在观察中获得的知识越广泛、深刻,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丰富、清晰。因此,我们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遵照幼儿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对民间剪纸进行认真的挖掘、筛选,构建属于孩子视线里的教育环境,巧妙地利用活动室内、外、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为幼儿提供大量易于接受的、色彩鲜艳的民间剪纸图片,并分阶段、分层次的悬挂、陈设在三维空间中。

第一,活动室区、角的精设置。每个班级结合课题研究需要开辟了“手工坊”、“巧手坊”、“剪艺园”等琳琅满目的剪纸区,区内张贴着“月牙纹、锯齿纹”等剪纸纹样,有《老鼠嫁女》《小老鼠上灯台》的民间剪纸故事等供幼儿日常观察、欣赏、发问,通过欣赏、观察以及教师的讲解,使幼儿懂得剪纸艺术的魅力所在,而且还能不断地了解许多民间传说。

第二,门窗、走廊的巧安排。幼儿园的门窗张贴各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最突出的民间剪纸作品、照片。“蟠桃献寿”、“五谷丰登”、“鱼跃龙门”、“百蝶图”、“龙凤呈祥”等作品张贴在幼儿园的大门口,“蝴蝶梦”“喜字篇”“寓意类”的迷你作品陈列于幼儿的视线范围,“哪吒出世”、“小猫钓鱼”、“狼外婆”、“丑小鸭”、“七色花”、“狼来了”等经典故事跃入眼前,使幼儿无时无刻都在感受剪纸艺术的熏陶,感受民间文化习俗,民间艺术的表现美。

第三,空间方位的悬挂物。悬挂物的创设是调节幼儿园室内氛围、配合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动感的效果。因此,“花”、“鸟”、“鱼”、“虫”、“兽”等连续剪作品点缀了活动区的东西、南北长廊,剪纸的历史寻踪、表现手法、表现形式及比较形象直观的剪纸符号、十二生肖、风格各异的民间地方剪纸垂挂于走廊之中,让剪纸文化与我们的孩子、老师、家长面对面,在无声中对话,感受剪纸文化的不朽魅力。

多彩多姿的剪纸作品分别陈列于园的室、墙、空间等,通过用以上形式布置三维空间,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染民间剪纸的气息,观察、感受民间剪纸的美,幼儿的知识量不断增加,知识面不断的扩大,并从小就萌发对民间剪纸的兴趣和热爱,陶冶了幼儿性情,形成了善于观察、注意观察、科学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巧设实践班级,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玩中观察——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努力使剪纸活动更富趣味性,使学习变得更为轻松、愉快并有吸引力。

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园部统筹规划、安排,制定计划,设计教学内容,甄选课题组教师组织实践班幼儿开展剪纸活动,通过长时间的摸爬滚打,我们初步形成了以熟悉、安全、乐意使用剪刀参加剪纸活动,从而锻炼、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初步感受、体验剪纸活动乐趣为主的小班幼儿剪纸活动。案例:“小树叶沙沙”、“小篱笆”、“过生日”、“群摆摇摇”、“傻小熊种萝卜”、“小草青青”、“美丽的花环”、“大红灯笼”、“彩色的雨”、“万里长城”、“百变拉花”等,以体现剪纸的基本纹样并用纹样来剪出植物、动物等简单物型为主的中班幼儿剪纸活动。案例:月牙纹之“太阳、石榴、西瓜、鱼、熊、瓣花”等;锯齿纹之“面具、秋叶、蔬菜、脸谱”等。还有以综合运用剪纸基本元素(要素),创造性地表现具有地方特色剪纸作品为主的大班剪纸活动。案例:“庄稼地里”、“长江一景”、“蝶恋花”、“喜多多”等。从“幼儿剪纸”入手,在生动有趣的剪纸欣赏和亲自动手、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帮助幼儿顺利地积累适度的剪纸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为清晰地了解这门古老的民间剪纸文化艺术,接受美的陶冶和文化的熏陶,增加审美情趣和能力,促使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探寻教学规律,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

在系列剪纸教学中,根据系列剪纸教学的内容和各年龄阶段的具体措施,我们将各种较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贯穿于具体形象的操作之中,注重引导幼儿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去发现、探索、体验,只有满足了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要求,才能引发幼儿灵感的动力,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剪纸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1.随意剪

在学习剪纸之初,对于正确、安全地使用剪刀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引导幼儿能够手眼协调地将纸剪小、剪碎,激发他们使用剪刀的乐趣,乐此不疲地参与使用剪刀的活动,从而达到正确、安全、自如地使用剪刀,是初学剪纸的目的。

2.沿线剪

当幼儿学会熟练使用剪刀后,便教幼儿学习沿线剪,即按照纸上画好的图形轮廓剪。沿线剪主要练技能,要求眼手协调,剪刀沿着物体轮廓剪。

①沿线剪直线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及一些不规则图形。

②沿线剪弧线。弧线幼儿较难掌握,常常出现把圆形剪成多边形的情况,这就要教幼儿剪时左手要配合右手的动作旋转纸片,才能剪出光滑的图形。

③幼儿掌握了直线与弧线后,便可沿线剪一些物体形状。如线条较简单的房子、大树等,然后逐渐加深难度,剪些线条复杂的、有细节的图形,如各种小动物、小朋友、花草树木等。

3.目测剪

剪纸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比较适合开展目测剪。目测剪即凭借想象直接将纸剪出一定线条、形状。在内容上并没什么具体的要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关注的内容,将纸随意地剪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其目的是培养幼儿想象和再现物型的能力。

①目测剪直线。把方形的纸剪成长条或小碎片。

②目测剪曲线——月芽纹。如剪皮球、萝卜等。

③目测剪折线——锯齿纹。如剪树叶、楼梯等。

4.折叠剪

折叠剪即将纸折叠一次或多次后,剪出相连的纹样。

①剪单一对称图形,并在物体轮廓内折叠剪装饰图案及线条。如常见的蝴蝶图案中,引导幼儿通过剪纸符号的镂空及组合、排列等方式,感受纹样、线条装饰的丰富多样。

②多层次折叠剪,通过多次折叠,在不同的方向进行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等纹样剪。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学习中引导幼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再如通过绣球中剪去一刀、二刀乃至更多,感受展开作品的变化与丰富,大大激发幼儿学习剪纸的兴趣,锻炼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

5.猜测剪

在幼儿已有剪纸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想象、猜测、剪制。例圆心为1只蝴蝶的作品,如何使圆心成为2只蝴蝶的作品。促使幼儿联系已学的经验,通过圆心处对折的方法折叠剪制。颠覆了传统课堂中教师立即教给幼儿思维过程的方法,更多地激发幼儿想象。

6.探索剪

在幼儿对剪纸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教师为孩子提供多种材料,为剪纸活动提供参考。例进行圆形双喜剪制前,教师提供双喜与圆双喜对比图;视频;剪纸步骤对比图等,让幼儿观察并探索尝试,通过多次的观察探索和尝试,从而获得技能经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幼儿不仅对系列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一些剪纸的基本技能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以剪纸为载体,幼儿的主体性、独立性以及做事认真、细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办园特色求品牌,探索内涵型特色型发展之路上,我们把幼儿当作崭新的个体,倍受剪纸活动的滋养。让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之花在德积幼儿园静静地复燃。科学而艺术地把握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传统”与“创新”。使我们的特色课程活动因无法预约而变得精彩有价值,因生命活力而充满灿烂阳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