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消极保护”为“积极促进”
作者: 童静摘 要:近年来,幼儿园伤害事故频发,“安全”二字更似利箭高悬在幼儿园教师及管理者的头顶。虽然大家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但做法上还存在一些消极保护现象。笔者认为在思考幼儿安全问题时,要掌握好“保护”的度,不能剥夺了幼儿活动、发展的权利成为“消极保护”。同时结合生动案例,提出了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前提的幼儿安全事故消解策略:加强锻炼,提高自护能力;改进方法,注重参与实践;三位一体,协调教育力量,交给幼儿一把通往安全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消极保护; 积极促进; 幼儿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法: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30-002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安全问题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幼儿园伤害事故频发,“安全”二字更似利箭高悬在幼儿园教师及管理者的头顶。虽然大家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但做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园外环境复杂,因而取消幼儿的外出活动,减少了幼儿接触大自然、大社会的机会;由于户外活动比室内活动存在更大安全隐患,因而压缩幼儿户外活动的难度和自由度等等。然而,幼儿园教育是“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我们不能仅为幼儿筑一道安全城墙,采取消极保护措施,放弃教育的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思考幼儿安全问题时,我们要掌握好“保护”的度,不能剥夺了幼儿活动、发展的权利成为“消极保护”,应紧紧围绕“促进”这个中心让幼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因担心幼儿的安全问题保护过度的做法屡屡出现,都与“积极促进”背道而驰。
一、加强锻炼,提高自护能力
促进幼儿发展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的职责。在平时的安全教育中,教师们也意识到要变“消极保护”为“积极促进”,但对于“促进”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大多只停留在意识的状态,还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尤其是尚未将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看成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一样重要。
案例:操场上,老师在和孩子们做游戏。小朋友各自学着小乌龟在草地上有序地爬着。突然,一个小朋友大声哭了起来,并且嘴里还留着血。原来,他在爬行的时候自己的牙齿咬到舌头以至于血流不止。
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反应的敏捷性及手、脚肌肉的力量,是影响幼儿自我保护的重要因素。案例中幼儿自己在爬行的过程中咬到自己的舌头就是因为动作协调能力较差、手脚肌肉力量较弱而造成了安全事故。事实证明,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迅速脱险的幼儿通常是那些手敏脚快的“机灵鬼”。原因在于他们反应速度快,动作协调能力强。《纲要》中指出,要充分活动幼儿的身体,逐步养成运动习惯,动作协调、灵活、有耐力,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千般爱护,莫过自护”。幼儿学会自护,就等于在生存中学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生存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有意识地加强幼儿的体能锻炼,经常组织幼儿参加跑步、拍球、跳绳、体育游戏等活动,提高幼儿动作协调性以及反应敏捷性,增强手脚肌肉的力量,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同时,可选择一些幼儿较有兴趣,但又带有一点挑战性的活动内容来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如孩子们对荡秋千非常感兴趣,一上一下、一起一伏之间让他们很是享受其中。小朋友在荡秋千的时候会让后面的人推一把让他荡得高一点,推的人没有想到自己还站在原地会被荡回来的秋千撞伤。因此,在组织幼儿进行锻炼时还要提高孩子的危机意识,要帮助幼儿分析这些事情易引起的危害和后果,让幼儿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严重性,增强其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意识。
二、改进方法,注重参与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突破当前安全教育过于注重说教、枯燥乏味、效果不佳的困境,教师应从改进教育方法入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讲求教育艺术,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幼儿为中心,倡导体验式、演练式的教育形式,以增强教育实效。
案例:2008年5月27日,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桑枣中学校长叫叶志平,是四川省优秀校长,他担任校领导后,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工作做得非常仔细,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固定好,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次桑枣中学创造的奇迹归功于该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的紧急疏散演习。据悉,这类紧急演习从2005年就开始了,每学期一次从不间断。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此次逃生的过程、模式及结果与演习一模一样,此种经验值得每位校长、每所学校学习。幼儿园应大力提倡参与式的教育方式,如组织幼儿进行各种紧急事故下的逃生、救护等实践演练活动,定期开展安全主题活动。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载体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通过安全教育课程、主题活动等常规途径以外,还可以采取诸如幼儿园安全文化节、安全知识竞赛、夏令营等等。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中心应该放在让幼儿掌握防范和处置事故的技能和方法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通过儿歌、故事、游戏等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当孩子滑滑梯时,教师可在一旁同幼儿共念儿歌“排排队,滑滑梯,你不推来我不挤”等诸如此类的简短游戏儿歌,使幼儿愉快安全的游戏。小班的孩子上下楼梯时,引导孩子们讨论:“走楼梯时怎样才不会摔倒。”到了中大班,还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制定远足的安全规则,玩大型玩具的安全规则等等。同时为培养幼儿自我防范的意识,可以开展特色情景模拟活动“阳台上的故事”、“陌生人的故事”、“走丢了怎么办”等让幼儿去体验了解初步的安全知识,掌握用剪刀、小刀时怎样才不会伤到手。通过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懂得求救方法,能正确的拨打110、119、120等。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学习到实际的防危保安的本领,从而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三、三位一体,协调教育力量
安全教育,“社会是环境,学校是阵地,家庭是后方”。现在的孩子生活的空间是多元的,他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与物,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安全教育如一个圆,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只有未雨绸缪,掌握正确的方法,幼儿园、家庭、社会一起联动,才能为幼儿构筑一道安全屏障。
案例:2007年12月12日发生在温州温富大厦的特大火灾造成21人死亡,更让人心酸的是其中几个本已逃生的人竟然为了一件外套,一个公文包重回火场,这一去就没再回来了;另报道,国内某中学宿舍发生火灾,在离失火宿舍不到10米的墙上就装有消防栓,救火的学生虽然打开了消防栓,但不知道怎么把水带连接到阀门上,结果整个楼道里流满了水,消防栓却没有派上用场。几个干粉灭火器也立在墙角,几个学生按来按去,却怎么也喷不出东西来,错过了救火的最好时机。
这样的事实让人看了心惊肉跳,连成人和学生在遇到危险时都不会正确地处理,如何保证学龄前幼儿的安全呢?
要减少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保护幼儿健康成长,还要以幼儿园为主导,充分挖掘、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丰富安全教育形式,拓展安全教育途径。首先,要突破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主体单一、工作孤立的困境,完善管理体制,积极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网络。其次,应协调社会各部门、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与公安消防、卫生防疫、交通等部门和幼儿家长协调配合的机制,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幼儿的安全教育。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幼儿亲身参与、感受。
安全教育关乎幼儿园教育,也关乎家庭教育。平时应保持与家长沟通,把安全教育延伸到家庭,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应多沟通,互听(互相听取幼儿在家或在园的表现)、互说(互相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看法和做法)、互相帮助,还可以请在安全方面做的好的家长介绍经验,做到家园合作,使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真正得到关注和提高。
总之,在幼儿安全教育的实践中,要充分挖掘、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势,园内园外密切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和生活养成活动相得益彰,社会实践活动、区域游戏活动等形式丰富,多方位、多形式让幼儿亲身去体验、体会、尝试挫折,学习、积累经验,养成习惯,锻炼能力,从而产生防御、防范、抗击多种事故伤害的自我保护能力,远离伤害,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永英.“保护”和“促进”幼儿园安全问题的两个思考向度,幼儿教育[J],2012,4
[2]朱慕菊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1
[3]卢梭.爱弥儿,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宋绮凡.应高度重视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青海教育[J],1999,9
[5]华爱华.幼儿户外游戏的挑战与安全,体育与科学[J],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