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作者: 陆海芳摘要:地理学的两个显著特点之一是地域性。而教学中地域性的表现在地图上,会读图、用图是形成地理思维重要的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中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经过一些探讨及实践,本文探讨了多看、细读、描图、填图、绘图、说图的地图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提高地理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51-001
一、研究背景
地理学科自2006年被列为中考科目,要求为考查科目,也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及考试中发现的确有一些学生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老师也用了许多时间及精力帮助这些学生,但成效并不明显。
针对这一情况,我调查了初一刚进校的学生,发现其中有46%的同学在小学中没有接触过地图,家庭中也没有地图,日常生活中更没有利用地图的经历。经过一个月的地理学习,我发现地理学习困难的学生与没有接触过地图的学生是一一对应的,由于缺乏基本的读图能力,导致地理学习无法下手,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习,形成上课听听有趣,而实际上没有掌握每一个知识要点。针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加强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二、地图在教学中的地位及要求
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地理图表是教材的重点,通过地图反映地理景观,展示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表述地理现象形成过程,揭示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承载丰富的地理信息。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突破地理教材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近年的中考试题出现的地图形式有:经纬网地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轮廓图、景观图、数据图表。
三、“六步骤”读图法提高读图有效性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表达方式。若是解决了学生对读图的困难,地理学习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地图教学,通过多看、细读、描图、填图、绘图、说图几个方面提高学生们的读图能力,真正掌握地图这个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1.多看
许多学生是因为没看过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运用到地图,缺乏应有的读图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们多看图,达到熟悉地图的目的。充分利用地球仪、地图册、课本插图、挂图、板图、模型等进行教学,还可以一图多思,多图并用。这样既便于教,也便于学,增强可视性、可操作性、可接受性,能有效地培养他们学习地图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培养读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地图、多方式的读图训练,让学生们慢慢克服对地图的畏惧感,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然后再对他们提出识记地图的基本要素和名称也就水到渠成了。
2.细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觉得许多图中信息是很容易找到的,但往往有些学生根本没有看懂,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被忽略了。这也导致一些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加强了地图的读法指导,详细地解读不同地图中的要素,带着这些学生在图中一一找出所需信息,然后再分析这些信息,确保每一幅图的读图有效性。
3.描图
为了确保学生读图的有效性,还要做到对地图的描图环节。因为这些学生仍无法理解地图中的每一个信息,有的只看文字,有的只看图线等,通过描图中关键的信息来达到确保学生对图中信息的掌握。例如在学习长江时,老师讲解长江的干流从源头沱沱河开始一路上又叫通天河、金沙江,到宜宾正式叫长江,而有的学生的确无法看懂图中许许多多的水系,通过一些干流流经的城市将长江的干流描出,才能确保学生了解长江干流的形状及流经地区。
4.填图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戴尔(E.?Dale)曾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即三类经验从直接经验、代替经验到抽象经验,依次由底到顶排列成一个“经验之塔”。由于学习抽象经验难度较大,而课堂上受时空的限制,获取的直接经验不多,因此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识记地图。通过将一些文本的知识转化为地图的方式,让学生自编、自绘地图,用各种简易图或符号的方式来替代文字的记忆。如在学习世界大洲大洋及中国政区图时,请同学自己动手填图并拼图,最终达到识记的效果。在学中国区域地理时,我通过中国行政区图、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填图练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5.绘图
在填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将地理信息通过简易地图来识记是提高读图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综合性,不同地区域的地理特征也是不同地理要素的综合反映,通过自己动手绘图,将各个不同的地理要素综合地绘制在一幅地图中,形成自己的思维。在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将每一个区域的内容通过地理简图来识记,增加了学生动手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6.说图
在课标中对学生的要求是运用一些图表或景观等来说明地理分布的规律及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除了找出图表中地理信息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概念及原理来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及特点。若是学生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每一幅图的特点也就是说明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是非常牢固的。也说明学生对地图运用的能力是非常好的。
地图在帮助学生理解空间的抽象概念,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慧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以及在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地图“六步”读图法,确保每一幅图学生都能看得懂,每位学生都看得懂地理图表,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便捷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