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远之程弘毅之志

作者: 王燕 周益鸣

摘要:学生的管理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有智慧的思考对策,拿出十二分的爱心,用心与心的交流之法,来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面对日趋成熟的学生,心理疗法更适合他们。

关键词:心理突破;心理治疗;爱护;观察;信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54-001

能够考入高中的学生都不是泛泛之辈,当他们进入高中,挂了一年普通班学生的头衔后,再突出的学生也与普通脱不了干系。他们性格中潜在的劣根性完全浮在表面,仿佛他们天生就是如此,天生就是那么顽劣那么愚鲁,那么暴躁。其实不然,重点班学生抬头挺胸,学习过渡阶段的不协调,成绩的反差,那若有若无的有色眼镜终于压垮来这帮本应朝气蓬勃的学生。

接手高二普通班,望着讲台下那张张故作成熟又写满防备的脸,我既心痛又顿觉压力之重。如何把这群懵懂的孩子拉扯着走上成功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也知道一路的艰辛。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新旧方法交替使用。

一、运用心里突破法,让学生成为绕指柔

第一招:直线交往,曲线传递,用纯粹的爱护逐一解除学生的心理防线。

要走近这群全神戒备的孩子确实不易。我发觉交往是走近他们的唯一方法。他们不容易接受他人的关心,贸贸然的接近都会被当作是入侵。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平时的行为仪表,不能只是严肃的代名词。平常的微笑、亲切的话语,特别是要不吝惜“谢谢”一词。让学生有被尊重、被重视的心理满足感。如此来软化学生的硬指甲,让他们从感官上认可你。

第二招:倾心谈话,换位思考,以学生之思解学生之心,顺其自然达成目的。

这是较困难的一步,需要与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不懈的谈话。这就要求教师有绝对的耐心与诚心,运用语言技巧、独特的心理视角去感受学生的内心。并用温婉的语言,站在当事人的角度,逐一分析起因、发展、结果,寻求解决之路,共同研讨并让学生做出分析结果。教师只起提醒与启发的作用,让学生正视自己内心的问题根结所在,尝试自我解决的办法。

第三招:眼明心疾,顺蔓摸瓜,用洞察的心机抓住学生的软肋。

我的宗旨是:只要学生开口,万事就好办。在双方的交流中,我才能用洞察的心机抓住学生的软肋。说难听点,就是与学生玩心机,用体己的语言诱导出学生事件的原因,导出他心底的秘密。然后抓住这个弱点,进行总攻。做这个事情,首先要求教师有善意的出发点,正直的灵魂,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值得信任。然后,你还必须是保密的瓶颈。

二、运用对症下药法,让教师成为心理治疗师

学生问题说简单也简单,不外乎三大问题:学习、生活、感情。抓住这三条线就往往好办事。但说难还真难,大部分同学这三条线相互纠结,纠缠不清。

案例1:有个女生小A,性格乖巧伶俐,文静细心。可在家中却是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父母的眼中只有小儿子。18年来,她连自己家门的钥匙都没有!学习上狠抓紧抓,成绩就是上不去。看着别人进步,心里很难过。我先后找过她六次,最后在我的猜测中确定了,原来在家中得不到温暖,在高一时与班中一男生谈恋爱,因而分心,无心学习而不自知。

做老师的,要确定谈话的目标,编织的一个网兜,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进入角色,进入你撒开的网中,任你捕捞。通过分析与探讨,把话送到学生的嘴边,让他们自己说出症结所在,这样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在处理的过程中才不会留下后遗症。

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就要着手协助他改正。这时需注意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谈过一两次话并不表示问题已经解决。学生千变万化,出尔反尔的多了。这时我就会使出我的看家本事:

1.用十二分耐心来观察、督导

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心智正在转型期,他们缺乏定性,缺乏毅力,更缺乏坚持的勇气。那么,就需要一个时刻的监督员,就需要班主任平时细致、敏捷的观察。因此,上课要留神,说不定左右、前后的一个眼神便是一个问题的讯息,说不定一次感冒便是心情的一次回落,说不定一次响动便是课后的一次大行动。下课要留心,走廊上站着谁,他们经常谈什么话题?这个不认识的别班的男生来找谁,男生或女生?路上见到的那个熟悉的背影到底是谁?

案例2:有一次,我班前十名的小吴,一连几天焉了吧唧的,和家长交流后发现学习状况确实有变,我在其他同学大声读书的时候,问他原因,他抑郁地说:“心情不好!”我叹了口气,“我不知道连你都被高考吓坏了!”说完,我立即走开了,等他一个人想一会儿。下课后,一个干脆的身影走进了办公室。

“我知道老师在高二提出高考,只是让我们保持一如既往的斗志,只是想让我们将来不后悔!”

是的,只有学生理解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师生互动才会和谐,学生才会朝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前进。而学生的进步仅有督促还远远不够,这时我的老办法就派上了用场:

2.用绝对的信任让学生重塑金身

有许多普通班的学生天资都不错,他们在心里渴望老师的关心和督促,又时刻在过滤老师话语中可能含有的讽刺因子。他们的脸色永远忽阳忽暗,只有在老师发火的时候,他的脸上才有一丝放松。对待他们,我们必须有包容心。因为在初中他们是被遗忘的学生,他们不是教师赞许的焦点,也不是老师关爱的对象。久而久之的失落,让他们变得暴躁易怒、不负责任、缺乏远见。这时,我们首先要在他们的心底种上一棵树,名字叫“自信”!

他们的本质都不坏,转化他们要给予绝对的信任。只有你的绝对信任,才有他们的自信。我始终记得以前我的老校长的一句话:一个好教师不在于有多少学生考取清华、北大,而在于有多少学生能够响当当地走出校门。是的,作为普通班的教师,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自己是个响当当的的人!在学生的第一次远征中,作为教师,我们就是他们的垫脚石,我们就是他们的引路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