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作者: 汪明峰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应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2.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合作效率。4.不图热闹,讲究实效。5.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6.用系统、整体、动态的观念看待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15(2011)1-069-001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我们农村学校硬件差、班级内人数多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学习小组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也可以采用同桌前后四人的围桌组形式、或同桌两人的微型组形式。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切实研究不同形式的优点,合理设计小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二、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针对农村小学生特点,部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烈及浮躁而不踏实、部分小学生性格腼腆内向、不爱说话的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三、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合作效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分子)、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四、不图热闹,讲究实效。小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数学课堂知识内容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避免造成“摆样子”、“走过场”、“赶时髦”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五、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致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六、用系统、整体、动态的观念看待小组合作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自我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它们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你帮助我,我促进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积极能动地参与各项探究学习活动,参与质疑解难,大胆发表有创见性的体会和看法;教师也应发挥其应有的引领作用,参与小组学习,及时掌握学情,及时捕捉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难之处,整合各种因素,用系统、发展的观点调控合作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优化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作交际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