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和学生习作自然“链接”

作者: 周杏花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真正实现课外阅读与学生习作的自然“链接”。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校习作;链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4-001

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真正实现课外阅读与学生习作的自然“链接”。下面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实践与体会。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1.榜样激励。平时,我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与勤奋写作的一些名人名家;我还在班级中开展评选“读书小明星”、“小作家”活动,并在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予以奖励。我建立了班级优秀作文选《新苗》,把同学们写得好的读书笔记、习作等进行刊登。还配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比赛,积极向学校广播站投稿。我班的多名同学文章获奖或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上。

2.片段赏析激趣。教师撷取课外有关文本中的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习作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与习作的乐趣。

二、指导课外阅读,搭建读写桥梁

1.做好读物推荐

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我注重从以下三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1.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推荐读物时,首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三顾茅庐》后,我就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

1.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在推荐读物时,必须根据每一年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

1.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新的跨越》,明确了消息的写法,我就动员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报道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2.课内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与练笔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略读、精读。在课外阅读中,我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结合的原则,交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实践中我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2.1循环日记。循环日记就是把全班四十几个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周一由A把学习、生活、读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日记,周二交给B。B拿到日记本后先按要求帮A进行批改,适当加上评价,然后写上自己的日记,周三交给C。依次类推,周五D把日记本交给A,A完成后交给老师,老师对各小组交来的日记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做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让学生彼此学习、借鉴,甚至竞争,孩子们不服输的劲头提高了习作的水平。可写了一段时日后,发现内容尽是些生活琐事,没什么新意。于是我便让学生尝试结合课外阅读写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空间扩展了许多,内容也变得丰富了。

2.2合作作文。合作作文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广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主要目的,采用的多方合作、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一种作文方法。既谓“合作”,当然,合作成员间的配合、协调是合作作文的精髓。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难以构架一篇好文章,所以说“积累”是“合作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生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作文”,有效地改善了学生思维不开阔,生活阅历不丰富等问题;改善了学生写作文思枯竭、笔不随心等现象。以一次学生到区科创中心参加的实践活动习作为例:学生活动后,老师要求五人小组合作写一篇作文,第一次由组里写作水平较低的成员执笔撰写。该学生写道:

“今天下午,老师带我们去科创中心活动。我们排着队,沿着大马路来到位于天元路上的科创中心。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一个个精致的作品。老师对我们说:“如果你们也想做成这样,就开始吧。”我们做的是跷跷板。老师先发给我们一张图纸,让我们照上面画,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画好了。接着我们锯木块,最后再用胶水把木块粘起来。这样,一个跷跷板就做好了。可惜,马上就要回去了,不过今天我真的很开心!

其他几个成员读了以后,觉得写得太简单了!我就问他们怎样才能写具体?写生动?小组里的人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时我布置学生从作文书中找到描述活动的优秀文章,先自己阅读,然后利用下午第二节课后在小组读,提倡在精彩处圈画,欣赏并体会人家的文章写得好在哪里。然后,请另一位学生执笔修改,其余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地口述。还要求学生修改时,恰当地运用平时积累的一些好词好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小组成员的集体努力,文章变得精彩纷呈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才知道原来小小的木块还能制作成这么有趣的小东西!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你都觉得没用,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最后,再请第一位学生把修改好的文章工工整整地抄写到作文本上。这样的合作作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对写作水平差的学生更是一次很好的帮助。

总之,课外阅读把学生带进一个个美丽的童话,学生又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描绘出了属于自己的“童话”。我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并通过习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放大阅读效益。在阅读与习作的自然链接中,实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总目标就水到渠成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