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口语训练
作者: 陈卫红摘要: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是人们最广泛、最直接的交际方式,口语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把口语训练的内容放到了突出的地位。
关键词:教材;朗读;复述;思维;口头作文;品评思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47-001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五年制高职教材相对于普高、职高教材来讲,对口语教学内容的安排尤为科学,开创了阅读、写作、口语三足鼎立而又互为一体的新局面,整个教材构建由三个序列与若干板块相结合组成,即读写序列、听说序列、应用文序列,本课程两年的总教学时数仅为250课时,在课时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花大量的时间用于口语训练,把口语训练作为专门板块开辟出来单独训练,这在很多的语文教材中是别出心裁的。如本套教材设有善听能说、介绍与解说、致词演讲、应对得体等等专门的口语训练单元,这种安排体系,给口语训练作了质和量上的硬性规定,避免了口语训练的弹性、隐性特点。
一、依托教材,训练朗读、复述能力
朗读训练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经过多年研究,指出人们之间信息交流的总效果,7%来自言辞,38%来自语调,55%来自表情,这样的比例也许不一定十分准确,但的确能说明语调和表情在人们交际中的重要作用。高职教材的诵读单元中,不管是精讲篇目还是选讲篇目,在预习提示中,都对朗读提出明确要求,在单元指要中对停顿、语速、重音、语调都予以具体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把其落到实处,让学生按提示要求朗读,对重点篇目都应要求学生能在正确流畅之外,还要寓情于声,以声传情。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从语言训练的角度看,经常进行朗读训练,也有助于克服说话者的胆怯心理,消除因紧张而产生的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现象。所以我把朗读教学作为口语训练的敲门砖。在小说和戏剧单元中,让学生尝试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可以说朗读最终服务于描述和表达,是语言教学中的保留曲目。当学生运用朗读技巧熟练朗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趁热打铁对朗读内容予以复述,用复述的方式训练口语,在详细复述、概要复述的基础上,尤其鼓励学生尝试改编复述和评点性复述。
二、模仿教材,以说促写。说写双赢
说话和思维互为条件、同时进行的,因为话能说得头头是道,思维必然缜密清晰,反之,说话语无伦次,思维也必然混乱不堪。训练说话的同时也训练了思维,口语表达的过程是一个将自己的思维语言迅速外化为口头语言的过程,为此我加强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用“说”架起课文与作文之间的桥梁,以“说”的方式进行“文”的训练,这不同于一般的说话训练,它必须有“文”的特点,它不能只是片言只语,更不能杂乱无章,毕竟,口头作文比书面作文要困难,它是一种高水平的说话训练,因为书面作文可以从容构思和措辞,可以反复修改,而口头作文则要快速完成,学生须在有限的时间里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并力求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经常进行这种口头作文的训练后,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会大大增强。可以说,说话训练了人的思维能力,促成了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思维能力的提高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又为写作夯实了基础。教材口语训练单元中的很多选文很有特色,这两大单元的标题是“善听能说”“介绍与解说”。其中的选文不是书面气息很浓的文章,都是在各种场合下的巧妙应答,很典型地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三、研读教材,训练品评思辨能力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设问激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启他们的心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研读教材,发现问题,让学生有一种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但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精心设计,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通过对某些问题的探讨,学会自己思考、自己研究分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和看法,这就是一种品评思辨能力。
四、切合教材要求,提高口语实践能力
“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关键在于多说,积极开展口语实践活动,高职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科学的口语训练题,避免了课外训练的随意性、盲目性,教师就应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高职班不同普高,有充裕的课余时间来搞这些活动。例如第一册第三单元就有这样的课外训练要求,班委会准备改选,要求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作热情洋溢的竞选发言。竞选结束以后,要求同学对照课文《朱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一文,组织小记者招待会,请班长、学习和生活等委员答问人坐在主席台上,同学们当小记者采访他们,老师最后总结评点。这项活动对采访和被采访双方来说都是一次较好的口语训练机会,采访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精彩的对话和问答。例如“竞选劳动委时,你想到这是很忙很累的差使吗?当工作中遇到同学误解时,你怎么办呢?”“即将进行广播操比赛了,作为一名体委,你怎样带领全班同学去取得优异成绩呢?”等等,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这些话语都是采访者精心设计出来的,当然回答的话语也同样精彩。教材中的部分单元习题很能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欲说、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