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体化教学

作者: 王桂超

摘要:技校培养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技术型人才,即要求其不但能熟练操作所学技术,还要能对其原理相关知识有相当的了解,能够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有再发展的余地。笔者学校采用了一体化教学的方法,现就这种方法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教学方法;技校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48-001

我们技校培养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技术型人才,既要其不但能熟练操作所学技术,还要能对其相关原理知识有相当的了解,能够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有再发展的余地。有这样的目标,当然对教学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在以前,我们利用的是将工艺学和生产实习操作分开讲授的方法,实践说明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而现在我们采用的是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是将工艺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集于—体,或以课题形式将专业实习课实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的内容合二为一组成模块施教,而不是在某一门专业理论授完后再进入动手实操的阶段。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理论课与实习课人为划分时间段的方法,采用在实习教室边讲理论边让学生动手实操的方法,或是在几节理论课后即让学生进入实训,实现理论课与实习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在师资队伍已授课老师均是具备既有理论课资格又有实习课教师资格相关职业技能,是既能完成理论又能完成实习任务的“双师型”教师。

下面我就这种方法谈一些看法。

过去传统教学模式是将工艺学和生产实习分开进行教学的方式,教材是分开的,工艺有工艺的教材,生产实习有生产实习的教材。当然讲授也是分开进行的,这样相关课题之间一定存在一定程度的时间差,造成工艺课和生产实习进度不一致,工艺学和生产实习不能很好的同步。工艺学知识讲后如果不马上进行生产实习,会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很快就遗忘,对教学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理论和实践本身是一体的,理论不仅来源于实践,而且还要通过实践去验证,而分开的结果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造成学生学习枯燥乏味。

而现行的“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一体化教材,新教材采取的是由浅入深,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相关训练课题的做法,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能够反复学习理解熟悉基本理论,变枯燥无味地实习为实际运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知,“一体化”教学还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使两者结合更加紧密,使同学们掌握知识更加牢固,出现什么问题能及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两者也能同步进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实行“一体化”教学并不是忽略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要认识到:必要的理论知识始终是指导实践的准绳,教师将理论知识讲授后,先亲自动手实操,之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这时学生动手实践,教师一旁指导,让学生在实操中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有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技校学生多数文化基础差,只有激发起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这时就需要在实操上下工夫,在实操中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体化”教学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现行的一体化教材把理论知识写得太少,太浅,相关知识少,这就给理论和实践的时间分配上带来问题,若理论知识讲多了实习时间相应就少了,影响实习效果,而实习长了,会使学生知识面肤浅,影响以后的发展提高,所以理论和实践的时间分尺度很难把握。

再者“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体,是首要条件。“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既精通理论又熟练实习操作的所谓“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动手能力,还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深厚的教学经验、严谨的工作态度、相关管理经验等各种能力。而我们的技校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能力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训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去我们的实习教师,主要讲授生产实践技能,理论知识讲得少,知识层面较窄,而理论教师主要讲授理论,生产实践又不太熟悉。这样在新形式下,给我们的实习教师带来了一定压力,这要求我们需要拓宽自己知识面不断充电。

总之,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在一步步改进,一步步提高,要解决好相关问题,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做到教、学、做合一,那么一体化教学一定会落到实处,一定会得到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