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陆丽萍摘要:文章理论联系实际,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难学的原因,提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关注个体;激发兴趣;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16-002
一、引言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教学目标得以实施,学生获得发展。而在中考的各门学科中,每次英语考试的低分率总是最高。作为英语教师,所花的时间、精力较多,即所谓的只出力不做功,该反思了。
二、原因
1.缺少英语学习的环境,即语境
很多人都认为,英语是外语,有其文化、地域的差异,学不好很正常。
2.学生自身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学音乐需要天赋,其实学语言也是如此。有的学生其他功课都好就英语差,而且在英语上花的精力也不比其他学科少却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英语的热情。
3.教师没有兼顾到学生间的差异
长期以来,教师们习惯于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抓中间促两头”,结果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优生因缺乏挑战而松懈,学困生因畏难而丧失信心。
三、理论根据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阐述了英语学习中语境的重要性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开始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和语言过程,以及那些外在的和内在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着正面的积极作用和负面的阻碍作用(蒋祖康,1999)。其中提到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态度、动机、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
2.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 Theory)足以说明学生偏科的可能性
早在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其核心是:人的智力结构是多方面的,在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中包含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数理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感知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enee)、肢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和自然观察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每一种智能都有其核心能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使每一种智能获得在某一方面发展的潜能和智慧。
3.差异教学法(Differentiate Insttucfion)
美国汤姆林森(carol Ann Tomlinson)教授在“How to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xed-Ability Classrooms”一书中提出了“差异教学”,其理论核心是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过程和成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四、解决方法
1.激发兴趣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学习英语的外部环境,英语教师就得充分利用课堂创设语境,对学困生多关心多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要让他们想学乐学。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针对“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走出以往一刀切的简单教育模式,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个体的培养和开发上,改变传统的一份试卷定终身的评价观,代之以看学生的多元能力是否得以发展。新课标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倡导体验参与,帮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发展。在有偏科的学生间组成“一对一”互助组,你帮我英语,我帮你数学,取长补短,展开竞赛,争取进步。绝不可因英语学科的不足,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
3.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著名教育家加涅说:“学生间差异和指纹一样,各不相同。”“差异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关注学生间存在的差异,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英语教学中,要打破僵化的传统教学方式,创新地设计教学,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不能像车间生产产品那样来培养学生。
五、具体做法
1.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作的各项准备工作,是教师充分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的过程(方国才,2006)。有效的课前准备能在课堂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充分、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全面分析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前瞻性地预计到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简单地说,上好课备好课,才能增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备课考虑教法时,一定要“备学生”“备学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如:在备8A Unit4 Wildanimals时,可把一些层次较浅的问题,如What can you seein the picture?Where do they live?等留给学困生,而把What do kangaroos look like? Where do babykangaroos live?等难一些的问题留给中上等层次的学生。
2.上课
上课即课堂教学,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班级集体授课的形式,在课堂上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教育活动(方国才,2006)。教师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优等生觉得在英语课上每天都有新的挑战等着他,让学困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进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网络资源,创造英语学习的语境,将数字、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做辅助。如在上7B Unit2语法课时,就准备了许多实物,让学生抢答出英文单词,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并为下一步教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作好准备;引出How many/How much,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定义的幻灯片并讲解,要求学生为准备的实物分类,鼓励学生用How many/How much来表演询问事物多少的对话,最后落实到笔头作业,当堂完成A1A2的习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在
活动中提出语法知识,让学生遇到问题马上解决,还可立即操练,打破了以往老式的教学方法,不会让学生拖欠知识点。同时,不忽视板书,有时好的板书设计概括了一课的精华,层次分明,一目了然,这需要每位教师仔细琢磨,精心设计。本课的板书课这样写: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How much+不可数名词。另外,在课堂—卜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常常能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威詹姆斯曾说过,“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有位外教说过,“As ateacher,you musl find an excuse to praise your students.”
3.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升华所必需的手段,同时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赵国忠,2008)。设计、布置、完成及评价课外作业,能有效地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检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与统一。根据差异教学理论,教师在布置笔头作业时要有所选择,分层布置,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尤其是学困生,重获自信。人一旦有了自信,就不会害怕。课后作业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口头作业,如学唱英文歌曲、表演课本剧、看英文电影、组织英语故事比赛等,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并乐在其中,这也是创设语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多了解学生并积极回应,采取适应学生个体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多地创设语境,科学地将“差异教学理论”与英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汤姆利桑,阿兰,差异教学的学校领导管理[M],杨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