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从小发明开始
作者: 卞光彦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致力于小发明活动作为提高创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关键词:小发明活动;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87-001
小发明对于小学生并不陌生,它体现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小发明活动也是小学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趣味性强,深受小学生欢迎。小发明活动作为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未来科技人才以至提高全民族的创造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
一、通过小发明从而产生成功感,激发创造潜能
1.开展小发明活动的重要地位
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是建立在无数发明的基础上的。社会的发展、经济建设更离不开发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人才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小发明活动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在科学技术范畴里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实现创造目标。
因此,要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有必要开展小发明活动。小发明能使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上升到新水平,使学生的创造才智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2.开展小发明活动的条件
学校必须要重视科技小发明活动,如成立多个小发明兴趣小组并开展活动,开辟小发明展览室以及小发明活动基地,使得形成创造发明的校园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下,积极参与小发明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树立自信心、探索欲和意志力。
小发明活动由于不受教材、大纲的束缚,没有人数限制,也没有固定的活动模式。活动内容对学生来说新颖、有趣,形式比较开放、自由,容易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小学生充满幻想,其实这就是创造萌芽,只要在外界活动的激发下,创造潜能可得到发挥。
3.在小发明活动中不断提高创造能力,使创造能力升华
在科技小发明活动中,应充分让学生自己选择发明方案,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独立思考和研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不寻常的独特见解,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进一步发现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新关系,从而提出新颖的观点。对于同一种需要改进的事物,采用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技法进行创造发明。从一种事物的改进方法又可联想到其它事物的改进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在发明过程中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型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个性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个性品质决定了学生是否更好地发挥创造能力。因为创造能力不是单靠智力因素,而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成分有机构成的统一体。因此,在小发明活动中,只有树立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坚定信心,勇于探索,敢于向传统挑战才能形成创造个性,提高创造能力。
二、大力开展小发明活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基于这些思考,从而形成一种科学的实践途径和方法。从全校范围的小发明普及活动,到提高型小发明兴趣组活动,纵横交错,形成创造发明活动的网络形式。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科学知识和技能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科普书籍,如《科学大众》。进行科普读书活动,交流科技知识和学习方法,收集有关知识内容,设计科学小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通过运用再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科技能力,为小发明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主题创造活动,形成发明创造氛围
首先通过学校组织的中队小发明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营造小发明的氛围。活动包括交流小发明方法,进行中队小发明、小制作展示活动,表演科技小发明作品和科学幻想节目,小发明作者介绍小发明的引发思路和设计过程等等。
其次学校建立小发明活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发明活动,提高学生探索、协作、创造的科学素养。
3.普及小发明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学生有发明愿望,这是潜在的内动力,要调动学生潜在的发明动机的内动力,必须向学生讲清小发明的目的和意义,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内动力。向学生介绍发明成果和获奖情况,使学生产生引力目标。联系学生的小发明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并联系小发明作品讲授小发明技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提出小发明的设想和建议,指导学生设计和制作小发明作品。开展各种小发明比赛活动,适当增加学生外部压力。
4.建立提高型共趣活动组,发展学生特长
在普及小发明活动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对创造发明有特长的学生,组成小发明兴趣组,兴趣组目标是面向部分学生,使其形成稳定的科技爱好和特长,有计划、有步骤地采用科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小发明兴趣组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别和年龄差别,分层施教,形成规范化教学体系。首先引导学生选择各种来自身边,而又有研究价值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构思和设计,然后实施验证,最后形成成果。学生选择课题时,老师要指导学生考虑,凭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现在的制作技术,能否完成这项发明,如能完成就把这项发明进行设计、构思、制作出来,如不能完成就把这些设想写成文章表达出来,写出作者的引发思路,设计和构思过程,要用的材料、工具,目前无法制作的原因等。在以后条件成熟时再构思、设计、验证、制成小发明作品。在选题过程中要强调选题要专一,课题一旦被确定,就要认真加以实施,从一点一滴做起。
5.拓展小发明活动空间,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小发明的课题来源于社会,小发明的成果为社会服务,学生走出校园到街道社区开展小发明活动,让学生关心社会,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小发明课题的解决也需要社会的参与。依托社会使学校、社会、家庭结合起来,支持小发明活动。这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开拓小发明课题。同时根据学生心理差异,加强个别辅导,依靠社会和家长为学生提供参观、调查和活动场地,进行创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