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初探
作者: 袁彩梅摘要:本次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所以,“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认知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有情感、态度、价值及实践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97-001
体验式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是知识性的客观真理。它更看中真实的感受,通过集体或小组学习,通过亲身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来改变观念和态度。教师要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成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把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了有效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情境中体验学习
老师要善于营造学生学习的情境。我曾经听过孙双金老师执教的《丰碑》一课,一开始,在凄厉的北风怒号中,在苍茫的雪山中艰难行进的红军画面中,老师入情入境地道出了课文故事发生的背景,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教学《田忌赛马》导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爱玩扑克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和教学内容相联系,使教学内容能适应并顺利地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在情境中,学生激起的情绪,成为需要的推动。这种情境会作用于师生双方的心理,影响师生实现教与学目的的行为和力量,促进目的的实现。
二、在认知不平衡中体验学习
在情境中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解决“认知不平衡”,进而不断改善、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且在认知发展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新课程中,我不再强调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与内化,而是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阮恒一开始误以为他会因献血而死去,学生自己能理解到的只占十分之一,作为老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当时阮恒的心情。我和他们一起参与到开放式的探究学习中,学生能初步认识到阮恒是因害怕而这样做的。“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这是为什么?联系后文“医生又问他又摇头”你有什么感受?他不是因为疼这样做的,是他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呜咽”比刚才的“啜泣”怎样?形容哭的声音更大了。“接着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为什么哭得越来越厉害了?“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他为什么要尽力不让自己去哭?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体验学习的动机,学生们开始把自己当作阮恒,去体验,去感知。学生们充分地交流,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感情和想法,他们充分体验到了阮恒的心理。在师生的互动中,生生的互动中,学生在认知发展的同时,获得了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参与了学生体验式学习方法的探究中。
三、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学习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对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个人物,人们往往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体验。我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充分质疑,你想知道什么?这一做法,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下一步的学习中能有意识地边读边思考。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理解引向深入。小提琴就放在杨科的面前,他会怎么做,怎么想。“假如让你替杨科去告状,你要告谁?为什么?”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到告黑暗的社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并为学生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独特的感悟、体验,通过朗读充分地表达出来。课文中常有令人深思的地方,新理念要求教师要充分留意这些空白之处。这往往就是提升学生思维情感的支点所在。
四、在互动中体验学习
合作学习从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在交流体验中共同提高。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在孙双金老师执教的《丰碑》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情景:老红军牺牲了,他背靠一棵大树手里拿着一根燃尽的火柴,眼睛望了望着远方,他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教师的一席话,如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在讨论学习中促进新意义的生成。使整个教学过程从始至终呈现着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息,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五、在评价中体验学习
老师要在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中,主动及时地评价学生,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评价。教师不只是在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而是在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课堂上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使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了平等对话。在评价中,不仅指导学生学习了本课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理念,让学生体验到了如何去对待学习,如何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总之,新课程中一些无法预见的、实践性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在新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将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生活世界纳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来,发挥它们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成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第66页
[2]杨成著,经历,体验,成长,广东人民出版社,第18页至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