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与美的结合

作者: 董凤华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找出音乐与美术的情感共通点。实现“心随灵动,心灵合一”的情感融合,不仅可以熏陶孩子的美感,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进而形成审美与快乐一体的积极情感。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15-001

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又是对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园主题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越来越强调孩子的参与和自主意识,强调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发现,在音乐活动中有效地融入各种美术元素,不仅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更利于孩子的自我表现和表达。在丰富多样的音与美融合的活动中,在唱唱跳跳、看看画画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日益增强,进而形成审美与快乐一体的积极情感。

一、图画设置情境,突出趣味化

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但是,幼儿期的孩子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的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许多音乐活动中,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真正理解和表现音乐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只有使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化,让孩子置身在一种情境化的学习过程中,才能使孩子的认识和情感相结合,使思维和形象相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真正激发孩子潜在的音乐兴趣,吸引孩子主动参与学习。

如在大班歌唱活动《欢乐颂》中,我按照这首名曲的歌词内容,绘制了一幅图画,为孩子创设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意境:蓝蓝的天空中太阳高挂、白云静静地飘动,树上许多小鸟在唧唧喳喳地歌唱着,水中小鱼欢快地游动,绿油油的草地上花儿随风摆动,一群小朋友手拉手唱歌跳舞。活动一开始,随着音乐的响起,我将图画展现在孩子的眼前,孩子们专注地注视着图画,耳边聆听着优美的歌声。很快的,孩子们就进入了歌曲那欢快的意境中,歌词的内容也深深地印入他们的脑海中。第二遍欣赏时,他们就能跟着旋律哼唱起来。趁热打铁,我引导他们讨论歌曲每一句的演唱方法,他们很明确地指出:白云、小草、花是没有声音的,所以要唱得轻一些;小鸟和小朋友在唱歌、跳舞,所以唱得声音要响一些;图画中的东西都是的快乐,所以要唱出快乐的情绪。就这样,孩子们快乐地歌唱着,整个活动的目标也在情境化的过程中完成了。

二、采用美术元素,面向全体。突出整体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人们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个性。但是,幼儿园的孩子是有个体差异和年龄特征的,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别,对音乐的感受也有别,他们的表现方式、表现水平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空间与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如大班音乐欣赏《音乐的色彩》,我为了突出活动目标:让孩子感受、分辨表现热烈欢快和舒缓安静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特质,选择了“卡门序曲”和“蓝色多瑙河”两段经典乐曲的片段,课前设计了打鼓娃娃和芭蕾娃娃两个标志性的人物卡,准备了冷暖不同的颜色卡、有尖角和无尖角的图形卡、各种线条卡、水粉颜料等操作材料。活动中,首先让孩子倾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不同;接着先出示人物卡,与音乐进行匹配,再出示图形卡、颜色卡、线条卡边听音乐边选择;最后让幼儿自主选择一段音乐,用不同的线条、颜色、图形进行组合,汇成一幅抽象画。整个活动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努力探索新知,学习新知。

三、借助图谱,以乐蕴情,突出学习的快乐感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最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通过“美-成-理”的过程,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使人产生情绪体验,达到思维的起伏和情感的激荡。从而升发出高尚感情,表现美、创造美。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发学习存在局限,他们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感知运动性决定了其有效学习的方法是:让孩子在做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尤其是在打击乐教学中,幼儿要理解、表现一些音乐材料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时,像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材料就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幼儿在理解图谱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旋律与节奏,使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如小班打击乐《熊跳舞》,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的把握音乐节奏之间的转换关系,我根据旋律和节奏的快慢不同,设计了大大的熊掌和小小的笑脸,组合成一幅形象的节奏图谱。活动开始。孩子们一下子就被这幅节奏图吸引住了,我随之在他们倾听音乐的时候,轻轻地指出:熊掌是小熊在慢慢地走路,笑脸是它在快乐的游戏。接着指导孩子边看图谱边随乐用快慢两种拍手的方法练习相应的节奏型,最后再手拿乐器演奏。就这样在听听、拍拍、奏奏中感受和表现音乐,孩子们不仅感知了音乐的结构、内容和情绪,还形象地了解了音乐的节奏,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演奏与表现的欲望。

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快乐的,只有关注孩子的主题发展与精神需求,幼儿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总之,音与美的有效结合。孩子们体验的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练唱和技能技巧的练习,更多的是体验自主参与的氛围,同伴合作、协商的愉悦,增强了孩子们探索、实践的兴趣和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只要找出音乐与美术的情感共通点,实现“心随灵动,心灵合一”的情感融合,不仅可以熏陶孩子们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塑造心灵,只有这样,孩子的情感世界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从而达到艺术综合教育的审美目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