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作者: 何雯雯

摘要:外语学习者能否有效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不仅取决于其语法能力,同时取决于其语用能力。本文从语用能力的含义入手,进而举例分析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及不同类型,并针对我国法语教学的现状,从教学组织的各环节出发,就更好地培养中国学生的跨文化语用交际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法语教学;语用能力:语用失误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47-002

在法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发现这种情况: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法、词汇能力,然而当面对复杂多变的语境时却总觉得无法将法语运用自如,达不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这种外语学习中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语用知识和语用能力的缺失造成的。然而,语用知识和语用能力具有可教性和可学性,我们可以通过各教学环节的配合来促进学习者语用能力和综合交际能力的发展。

一、语用能力

对于语用能力的具体界定,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诠释。针对Chomsky语言能力的概念,Hymes在1967年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并列举了语言使用中的四原则:1)语法性;2)可行性;3)得体性;4)现实性。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上世纪80年代,CanaXe&Swain(1980)进一步认为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语法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社会语言能力包含了语用能力。Lmeeh和Thomas(1983)将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Bachman(1990)在其新模式中明确将语言能力分成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两部分。前者由“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构成,后者由“施为能力”和“社交语言能力”组成。何自然先生认为,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能适宜、得体、有效地使用和理解语言,实现话语效能并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语用能力包括四个层次:语用语言层面,社交语用层面,心理认知层面和时空情境层面。虽然迄今为止语用能力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国内外很多学者倾向于认为语用能力属于语言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语法能力构成交际能力的不同侧面。在现代外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二、语用失误

语用能力的欠缺会引发语用失误,导致交际不畅甚至交际失败。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1983)最早提出语用失误的概念,并根据不同的失误类型,将其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体现为对交际用意的错误理解,主要由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引起,或是学习者将母语中某些语言结构,或言语行为不恰当地迁移到了目标语中而造成。例如:A:Laposte est ouverte Ie dimmache?B:Bien sur.

Bien sur是法语常用短语,用以表示同意对方观点,但在不同语境下还会产生不同的附加意义,其意义并非任何场合下都与汉语的“当然”等同。如一位法国外教询问一位中国学生中国邮局周日是否营业,这位学生只想以Bien sur做为更肯定的回答,但此时外教却会觉得这位学生很没有礼貌,因为在此情境中的Bien sur带有对发问者藐视的意味,透露着“这样的问题难道还用问?”

社交语用失误,主要由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所引起。例如:

A:Vous parlez tres bien franeais!

B:Non,non,pas tres bien,je dois enoore apprendre.

面对赞扬或恭维,中国人往往采取“否认”甚至“自贬”的方式,而法国人一般采取“接受”和“迎合”的方式,并对对方表示感谢。上例中B的这利,谦虚否定的回答会被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法国人认为是无理荒谬的表现。出于礼貌原则,中国人在街上遇到朋友时往往会打招呼:“这是上哪儿去啊”以示亲切,在打电话时,人们往往会以“你正干什么呢”开始会话;而法国人相互问候时,往往以“Bonjour”或从询问健康开始会话,如“Comment allez-vous?”“Ava bien?”。如果中国学生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法国朋友,并且按汉语的方式问候“Ou allez-vous?”或在打电话时询问“Ou’est-ce que tu es en train defaire?”,那么法国人会对此很不解甚至反感,并不认为这是善意的举动,而是将其理解为对他私生活的好奇与干涉,导致交谈双方交际失败。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导致交际失败的重要原因。作为交际能力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用能力的培养在当前法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而我们必须将语用原则纳入教学内容,以期帮助学生减少用法语交际时的语用失误,提高语用能力,进而促进整体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语用能力的培养

1.语用意识的培养

语用能力的培养应从提高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入手。法语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同时更是交际教学理念的直接实施者,其语用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学生语用能力培养能否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高和丰富自身的语用学理论修养和语用知识,自觉地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审视法语教学的过程,积极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外语学习者是外语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自身不断的观察中,学生语用意识将不断觉醒,他们会更加敏感地认识到语法正确的句子不一定是现实交流中适当得体的表达。相信随着学生自身语用意识的不断增强,语用失误是可以逐步避免和克服的。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进行语用知识导入和语用能力培养最关键的环节。国外学者对于外语语用能力教学的相关研究带给我们很多启示。Liddicoat和Crozet研究了教学在学习法语的应对程式中的作用。他们的研究显示,交际模式是可教的,也是可习得的,但是如果缺乏使用机会,习得的语用知识很难维持。Kenneth R.Rose和Connie Ng Kwai-fun的研究显示,归纳教学法和演绎教学法在教授“恭维”这种言语行为中都有作用,但是演绎教学法对发展社会语用能力更有效。语用知识的教学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然而我们是在中国教授法语,不可能拥有自然的法语语言环境。法语课堂便成为了丰富学生语用知识和发展学生语用能力的主战场。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模拟不同的语境来使学生得到更真实有效的语用输入,例如: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真实交际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体会法语小说、影视作品中的语用奥妙;邀请法语专家进行相关的社会语用知识专题讲座等。

3.语用观的语言测试

外语测试的内容和形式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外语教学。当前国内法语测试主要考察的方面仍然是语言能力,对语用能力的考察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为了使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得到全面评估,我们应当将语用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列入测试内容,从而更好地发挥语言测试对于外语教学的正反拨作用,督促教师和学生在语用能力的培养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关于语用能力的测试,Bmwn向我们介绍了6种可能的方法,包括书面话语补全,多项选择话语补全,口头话语补全,话语角色扮演,话语自我评估和角色扮演自我评估,并建议运用不同类型的测试来满足不同的测试意图。

在我国目前的法语教学中,语用信息的导入和语用能力的培养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语用能力的缺失在法语的语言实践中体现为各种语用失误。本文通过综述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探讨了语用能力的界定,语用失误的原因和分类,就如何培养法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这一问题从语用意识培养、课堂语用教学和语用能力测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引起我国法语界对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