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作者: 沈扬摘要:人们对环境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l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代居住观使居住区绿化规划受到重视,而合理的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使实现真正的生态景观环境成为可能。同时,应注意速生树的选择,达到迅速绿化和长远稳定的结合。不同小区在植物配置上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自然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树种力求丰富,又不要杂乱无章,好的种植设计可以成为小区的明显地物标。
关键字:居住小区;树种选择;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72-002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与生存环境关系的认识日益提高,对绿化的要求向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高度发展,居住小区绿化是为居民经常利用和享受的一种绿地系统。
近年来,人们对居住区绿化树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杨、柳、榆、槐等乡土树种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小区的绿化美化的需要。对那些病虫害少,无毒无刺的乡土树种和适应性强的外来树种可进行合理的选择、配置,使之适地适树,在小区绿化中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达到绿化、美化的最佳效果。
一、当前居住小区的特点
1.建筑布局为混合式
小区的绝大多数建筑为行列式布置,少量的为周边式。
2.建筑密度大,楼层高和人口密度大,人均绿地少
3.周边高,中间低,小气候明显
居住小区的周边多为高层建筑,形成一个“盆地”结构,这对植物的选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4.综合光照强度大
现代居民楼外墙体多为彩色粉刷,有的还贴瓷片,封阳台以及大窗户也用了大量的玻璃,使阳面光照更大。阴面也不再是浓荫,尽管造成了眩光现象,但对喜光树种的生长却有积极作用。
二、居住小区植物选择总原则
1.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
2.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做到适地适树
三、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1.小区内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小区内道路分连接各小区分区之间的主干道和连接小区宅前道路的支干道、小道。小区内住宅楼由于采光、通风的需要,多为东西走向,区内主干道多为南北走向,绿地紧靠两边山墙,绿化带较窄。树木配置以规则式、行列式为宜,在不影响采光的情况下,宜配植以造形优美,有季相变化的落叶乔木,如京桃、垂柳、垂榆、栾树等,以遮挡东西向的太阳辐射,在夏日为行人提供绿荫,乔木以下配植剪形花灌木,如连翘球、丁香球、水蜡球、榆叶梅球等,适当点缀几组常绿树,如北京桧柏球、西安桧柏球、小叶黄杨球(小气候条件好的情况下可栽植),使道路两旁春季有花、夏季荫浓、冬季有绿,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增加绿色空间层次。但小区内各条干道绿化树种不宜雷同,每条路都应以植物形成自己的特色。
对于东西走向的区内主干道,考虑路南采光需要,路两侧可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路北采用小乔木下配植以花灌木、剪形常绿树,如京桃下配植连翘、水蜡球、松柏球等;垂柳、垂榆下配植丁香球、榆叶梅球等,而路南则采用花灌木剪形球与常绿树间隔,规则式或成组种植,打破对称的种植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小区内支干道多与宅前道路相连,与住宅楼距离较近,不宜栽植高大的乔木和较大的花灌木,应以栽植耐修剪、耐荫、适应性强的乡土剪形树为主,如水蜡球、榆树球、连翘球、丁香球等,规则式成组栽植,形成整洁、有层次的绿色景观。
2.宅前绿地树种选择
小区内宅前道路多位于住宅楼北,与住宅楼相距1-15米的距离,考虑宅前为居民经常出入、停放自行车的地方,常年遮荫,不适合植物生长,多规划为方砖铺地,这部分用地若设计为图案新颖的水泥方砖嵌草铺装,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可与周围绿地协调一致,融为一体。
宅间道路以北与住宅楼南是小区中绿地较为宽阔的地段,多布置有花坛、树坛、圆桌凳、长条座凳等小型园林设施和供居民游憩、休息、散步用的铺装广场。这部分绿地周边以低矮焊铁栏杆或绿篱围植,绿篱采用水蜡、桧柏,个别小气候条件好的环境亦可采用小叶黄杨。绿地中间以自然式种植为宜。在圆桌凳、长条座凳旁宜栽植乔木,如垂柳、栾树、糠椴、元宝枫、山杏、京桃等,为夏季居民停留、休息提供一片凉爽的绿荫,冬季又不遮挡阳光,有利于通风。在绿地中结合地形与环境,栽植树型、花、叶均有特征的灌木,如连翘、榆叶梅、珍珠绣线菊、日本绣线菊、白鹃梅、佛头花、猬实、丁香、忍冬等,花灌木宜丛植或在转角处弧形边缘孤植,数量不宜过多,并需控制生长,以免遮光和阻碍通气,过于茂密的树丛也宜形成卫生死角。常绿树宜剪形,成组点缀于绿地中,绿地以大面积草坪为基调,在草坪边缘或地形转势地段,向阳处搭配以大面积宿根花卉,使之与草坪紧密结合,相互衬托,形成开敞、疏朗的空间,小中见大,使宅间不大的绿地空间富有层次和变化,满足居民休息,观赏的需要。
3.小区内小型公共绿地的树种选择
居住小区内的小型公共绿地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中心。小区内绿化树种的配置必须根据绿地的地形、园林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及人的活动范围而定。公共绿地内一般建有花架、廊、亭、景墙、坐凳、铺装场地、园路等小型建筑和设施,需用绿色植物加以协调和美化。
亭、廊周围可采用丛植、孤植的手法错落有致地配置小叶黄杨球、西桧球、京桧球、丹桧剪形树等常绿树种和连翘、小桃红、珍珠绣线菊、丁香、佛头花、忍冬、木绣球、紫叶小蘖、水蜡球、枫树头等花色各异,有季相变化的花灌木,以衬托景园建筑,加深空间层次感。花架用五叶地锦、金银花等藤本植物处理。在座凳的周围可配置一两株垂柳、红花刺槐、栾树、京桃等落叶乔木,用以夏季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景墙前用小叶黄杨球、水蜡球和紫叶小蘖球规则式布置,或用花色艳丽的低矮宿根花卉丛植,以打破景墙的平直线条,使景墙显得更加自然,精致。绿地内铺装场地多为水泥方砖铺地。图案新颖的彩色水泥方砖铺地效果较理想,若用彩色水泥方砖嵌草铺装则更为经济实用。绿地周围宜采用水蜡、京桧、丹桧作绿篱,使绿地与周围道路、住宅分隔开来,形成一种安静、不受干扰的小环境。绿地内其他裸露地面亦栽植草坪草,作为整个环境的背景和衬托,使整个绿地环境融合为一体。草坪草一般采用绿期长、耐践踏、抗性强、叶丛低矮的进口早熟禾品种。在草坪边缘或落叶大乔木下,自然式镶嵌花色各异、低矮适中的宿根花卉,使整个绿地环境显得自然、活泼,丰富小区的绿化景观。
小区外围周边绿地是小区和周围环境相分隔的绿色屏障,起着隔音、防尘、防护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在设计小区外围周边绿地的植物配置时,首先要了解与小区相接壤的周围环境等因素。一般居住小区总有一到两面是与城市主干道相连。这种临街的周边绿地,不仅对居民的生活影响很大,而且对城市环境面貌有很大作用。在小区总体规划时,临街一面一般都留有较宽阔的绿化地。这片绿地在规划设计时,要与街道行道树绿化统一考虑。紧靠人行道,一边可规则式地配置一行广玉兰、香樟、雪松、银杏等常绿和落叶乔木,和原来街路行道树相配合,形成一条幽静的绿色长廊。里层临街的一面如果是山墙,则可按自然式的布局形式,设计时用山茶、夹竹桃、黄杨球、海桐球、紫薇等树种相混交,山墙可配置一行水杉、属侩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防护隔离带。
四、结语
总之,居住小区绿化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操作过程中应灵活掌握,不可机械照搬。同时,应充分考虑到绿地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使居住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
参考文献:
[1]陈自新等译,风景园林植物配置,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董慧涵等,城市园林绿地的气候环境与建设,广州环境科学,1995;9:9-13
[3]贾建中,城市绿地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