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的思考
作者: 周玲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音乐学科教学进行有效的综合,为传承多元的文化服务;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音乐教学锦上添花。
关键词:新课标; 音乐教学改革; 创新;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16-001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在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立新型的教学模式
1.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启发、培养和发展
在音乐教育中,对音乐的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因此,音乐兴趣应该是学生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翅膀。
那么教师在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中该如何启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呢?
首先,教师应该对音乐教学充满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共鸣。其次,要精选音乐教材,使教材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这也是启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先决物质条件。再次,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和氛围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一个有效的途径。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顺利地、圆满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真正达到“培养人”的目标。
2.教学角色转换,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受教育的主体——学生。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要做到这些,首先是教学角色的转换,把原来课堂上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转换成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原来上唱歌课,是教师先介绍曲名、作者、年代、创作背景,然后是范唱、识谱、教唱歌曲……一系列程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
现在上唱歌课,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是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进行讨论,然后是感受与体验(学唱新歌),最后则是对歌曲进行不同的创新与表现。师生共同营造的艺术环境中使学生主动感受与体验,学生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索积极实践。
二、有效进行学科综合,传承多元文化
音乐文化是一门多元文化,它自身就综合了其他很多学科的知识。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把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象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音乐与美术融合即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可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音乐。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历史等在内的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也可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三、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创造性教育也就是研究性学习,强调发现学习,看重学习的过程,其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追求、发现未知的世界。这种过程不仅旨在获得正确的答案和结论,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进行学习的自我体验,从而增强自我力量的意识和创造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创造。在学习动机方面要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使他们对任务本身——学习过程感兴趣,而不是对完成任务后获得的结果感兴趣,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思维习惯和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四、采用现代技术辅助音乐教学
现在,广大中学生课外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多了,他们已不满足过去单纯的唱歌教学,更希望能够通过音乐课更真切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开阔视野、潜移默化地增长音乐知识。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现代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过去单一地听老师教唱丰富很多。如何让多媒体在音乐课中发挥作用呢?
我想,首先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对形象具体、形成新异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兴趣,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环境,当学生进入教室时,教师可提前放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或歌曲,使学生感到进入了音乐世界,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听觉能力,而且是很好的组织教学形式,同时也增进了师生的感情。为提高学生兴趣,我们可以把声音与画面有机结合。如在欣赏《蓝色的多瑙河》时,让学生们一边聆听教师对曲子的曲式结构、调式和主题的分析,一边观赏美丽的多瑙河风光,并倾听优美的旋律。这样,知识、画面、音乐三者的完美结合,学生怎能不对音乐萌生喜爱之情呢。
其次,器乐教学是让学生直接参与的艺术实践课,以往教学中,要把学习的曲谱提前抄在黑板上,既费时又乏味,而现在呢,使用了电教手段,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曲谱放在投影仪上或用数码相机拍下来然后输入电脑打在大屏幕上,使学生一目了然。Authorware和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进行课件的制作,教师只需课前把准备所写的内容精心制成电脑图片,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把多姿多彩、符合情境的画面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课堂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再次,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学唱由京剧西皮唱腔改编的《我是中国人》的唱腔的过程中,我用多媒体播放画面,配着京剧伴奏,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很有效的电教媒体。
总之,多媒体音乐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形象思维的展开方面,较以往音乐课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还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地去探索和学习。
参考文献:
新音乐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