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卞为军摘 要:“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它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领头羊,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课堂为阵地,以新课标为指导,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08-001
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由信息技术引发的知识经济也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其核心是创新,可以说,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而且,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将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改革任务之一。本文就“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师是教学主体,面对的是我们未来的创造者,承担着培养他们、正确引导他们发展的重担。当今世界教育中,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的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的质量;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就忘记了教学的根本目的。从我的实践来看,一般一节课最多1/3的时间来讲解,其余时间进行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上机质量,尤其注意强化疑难解答这个环节。学生上机时,我就在教室巡视以便他们个人随时提出的问题得以及时解答。
二、创新意识是不断创新的动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要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在学生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激发其创新的欲望。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问题的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自主性较差,适宜采用游戏的手段进行教学。而中学生喜欢独立的获取知识,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想像空间。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利用信息技术中创作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要涉及创作各种作品,可以是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作品的制作涉及各种媒体信息,有些作品是各种媒体的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美感和动感,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视频的动感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信息技术的各种媒体给大家带来的创作和想像空间。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各种信息联系到教学作品中,再运用信息技术的整合,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各种图形、动画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引发学生兴趣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关键。教学语言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师要会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达到完美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和高效的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使学生乐意学。
四、教师积极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启动创新性思维
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创新能力。老师对于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并要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完善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活动中形成创新技能。这不仅使知识更能消化巩固,还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有的放矢的启发,引导和解惑。学生们经过思考、创作、反复修改,也可以把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其中,创作出有新意的幻灯片作品,定期展示学生的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教师善于精心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要归纳学生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古有诗云:“为学贵质疑,知疑贵问师,问师可释疑,释疑则有知,小疑获小进,大疑得大知,质疑且善问,学成必无疑。”这首诗道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在不断寻觅疑问而求知识的长进,而老师倘若在课堂结束时布下疑阵会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在课堂后的思维积极性。因此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和策略的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作示范,完全学生独立操作,经过学生互评作品,最后修改、定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使学生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求教师要服务于学生,要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发掘其不可忽视的创造力。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2005
[2]田慧生.新课程实施教师怎么办,远方出版社,2003
[3]杨威,史春秀,巩进生.信息技术教学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