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朱敏摘 要: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了一些阅读方法和训练方法。如框架式阅读、细节阅读、反复阅读、带着问题阅读等阅读方法以及习惯训练、示范讲解、个性培养等训练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25-001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良好的阅读历史教材的行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历史学习效率的根本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帮助。不过,本校的文科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现象:一是缺乏主动意识,不愿意阅读历史教材,在课堂学习中“听课”的比例很高,课下也很少有时间接触教材,遇到问题喜欢找参考资料,不爱研究教材。二是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要么很慢,要么很快,或者只看教材,既不动手,也不动口,更不动脑。大多数人不能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阅读中也不能提出问题。三是在复习时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把阅读教材简单地理解为背教材。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教材的良好行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教材能力是当务之急。通过实践和研究,我认为以下阅读方法比较适合本校学生的状况。
第一,框架式阅读。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一般是一节一节内容进行,一点知识一点知识地记。这种方法导致阅读速度缓慢,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的进程,更导致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使学生陷入小知识的海洋不能自拔。框架式阅读是宏观上把握历史教材的阅读方法,也称粗读。它要求学生首先阅读一本书的目录,整体感知教材的内容和主题;其次,在阅读每一章(即一个单元)时,先阅读整章的引文部分,形成对一章知识的整体了解;再次,在阅读一节内容时,先读这一节所有的目,以及了解本节大致有几幅图片、注释、表格等。框架式阅读就是从大知识向小知识阅读,从宏观逐渐向微观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第二,细节阅读要全面。这里的细节阅读指的是每节、每目内容的具体阅读,又称细读。所谓全面,就是既要关注正文部分,也要关注小字、引文、注释、各种实物图片、人物画像、图表、练习等。①之所以需要如此细致的阅读,是因为当前的考试考察的内容很细。把粗读和细读结合起来,是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
第三,反复阅读。本校大多数学生只是在上课的时间阅读教材,再就是考试前阅读教材。这种阅读应对一次小型的考试一般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应对大型考试、高考则完全失效。反复阅读并不是要求学生针对教材在同一时间反复阅读,而是分不同的时间阅读。这就是依据记忆遗忘规律的反复阅读。同一个知识点,在今天阅读后,过几天再阅读一遍,再过十几天阅读一遍,再过一个多月阅读一次,经过数次阅读,该知识点基本上就印入了脑海。温故而知新,反复的阅读可以使自己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第四,带着问题阅读,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产生问题,只是对教材进行机械阅读,这需要训练才能获得这种能力。事实上,在阅读中产生问题很容易。例如,在阅读一节内容前,对课题的分析就可以得到很多问题。在学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对课题产生以下问题: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进行革命?这种割据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前途会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一旦产生,就会促使人带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还有,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历史教材的方法,必须通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训练,才能达到效果。以下几条训练方法颇为有效,大家不妨一试。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指出哪些阅读行为不利于学习,哪些是良好的阅读行为。当然,不能在一两节课里就说完了,而是在每一节课中贯彻,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确定一个主题,这样才能起到作用。
其次,教师在讲解中示范,带领学生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例如,当教师对一节课的课题进行了分析后,对于下一节课的课题,则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办法依葫芦画瓢,多让学生这样做,时间长了,自然就让学生学会了这种阅读方法。例如,为了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原理,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教师表述: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场变法的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哪些史实能够说明?
学生答:因为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教师表述:这样说还是不准确,到底他们是怎样做的,请你们用教材的原文表述清楚。
学生答:维新派寄希望于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帝,形势危急时,想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还竭力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希望争取得到美、英、日等列强对维新变法的支持,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慈禧太后掌握实权,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大多抵制新政。新政机构大都为守旧势力把持。综上所述,维新派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变法失败。
教师:这就是论从史出的方法。
用教学实例来启发学生,比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再次,要指导学生科学地把握课文重点,掌握阅读的技巧。有时可以从课文的遣词造句上得到启迪。如“转折、转变”一词,常用在历史发展过程的最关键处,可以说是一字千钧。
经过以上实践,我明显看到了学生的变化,现在学生阅读历史教材的兴趣大大增加,阅读能力明显提高,考试解题能力也有明显的进步,成绩自然好了。
参考文献:
[1]范光明.史料教学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第七期,第34页
[2]江苏海安/蒋玉平.中学历史课文的科学阅读法,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九期,第29页
[3] 江苏海安/江东升.阅读指导: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十期,第24页
[4]高聆.中学历史教学的个性化阅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五期,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