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作者: 刘娟摘 要: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的完成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此任务的设计、编排就成为关键。“任务驱动法”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任务驱动;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27-001
“任务驱动法”,是计算机教学中用得较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任务”的完成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此任务的设计、编排就成为关键。下面就具体教学内容来谈谈“任务”设计的几点原则及要求。
首先,“任务”的设计应体现“学生为中心,教师为组织者”的思想。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学生学习的途径很多,计算机操作水平高低不一,个性特征呈现多样化。这样, 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的“任务”应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对新知识点或有难度的任务,教师要先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演示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操作。在围绕“任务”教学时,应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布置、完成任务的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等主导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任务和目标都要由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获得材料、探索方法来实现。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
其次,“任务”的具体目标一定要明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总体目标要明确。教师可以把总体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就是一个模块,设计相应的小任务,再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体目标。经过这样的细化,感觉很难的内容却变得容易掌握了。一般的理论教学中,我把认知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把上机操作目标分为初步掌握、掌握、熟练应用三个层次。遵循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习任务简明化,教学目标明确化,学习过程层次化,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Word2000中的“综合应用——自编小报”,本节要求在完成“电子小报”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艺术字和剪贴画等的应用。因为内容多,且有一定难度,我就采取了分组分配学习任务的方法,即将“艺术字库”对话框、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艺术字控制点及其功能、艺术字工具栏功能的学习任务(目标)分别分配给各小组。要求各组展开竞赛完成任务,并到前台演示操作,最后再把任务(目标)整合。结果学生不由自主地采用了互助协作、自由讨论等学习方式,互相取长补短,每组都不甘落后,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自然就很理想。
此外,“任务”的设置要侧重理论联系实际。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较之教师在课堂上光讲理论,效果要强得多。在教学中,教师对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演示后,要留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教师则加以适当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方式方法。如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要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申请免费电子信箱”及“收发电子邮件”之类的教学,我只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哪些网站可以申请到免费电子邮箱,同时告知我的E-mail,让他们申请到邮箱后马上发一封邮件给我。所有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投入到这个“任务”里,我则加以巡视指导,不断报道收到哪些同学的邮件,以激起所有同学的兴趣和好胜心,最终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最后,要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我探索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此在授课时并不一定完全按课本上讲授的方法,可以进行探索、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方式,促使学生手脑并用,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的操作。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是改变教学中过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网络的搜索引擎”时,可让学生做一个导游,利用搜索引擎去搜索相关信息,把自己最喜欢的旅游景点介绍给别人,也可以小组合作做一个关于家乡的专题报告,这样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设制内容以及该课程的独特性,就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法”从课堂实际应用来看,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