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班级后进生

作者: 蔡慧妍

摘 要:班级中的一些学生因其学习成绩或思想品行较差,往往被称为“后进生”,他们一直是教育关注的对象。本文根据后进生的定义与分类,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并从评价方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个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议和策略,以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后进生; 形成原因;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45-001

一、后进生的定义与分类

后进生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些方面发展比较后进的学生,并不是指生理有缺憾的弱智青少年,而是指身体健康,由于某些原因致使品德行为、心理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偏差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目前,我国有部分研究者对“后进生”作出了明确界定,如“后进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但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因素而不能达到最低的学习标准,学习成绩长期落后的学生[1]。参考相关资料,笔者这样界定“后进生”:智力水平达到正常,但在学习成绩、思想品行中某一方面或两方面都长期达不到正常标准,即在班级群体中处于相对落后位置的那部分学生。

二、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1.在教育评价方面

学校作为一个培养人、塑造人的公共机构,应促使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当前在我国教育评价体制方面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唯分论”,教师依据分数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优差,分数也似乎成为了升学的唯一判定标准,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尺度。这样的评价模式显然扭曲了教育的目的。

2.在学校教育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在“应试教育”指导下,学校、教师和家长片面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再加上学生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品行发展滞后,思想观念偏差,养成不良行为习惯,从而沦为后进生。

3.在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进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会造成孩子的不良习惯和性格。当然,父母自身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孩子也会有直接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本身的道德水品低下、思想愚昧、谈吐粗野、生活方式不良等,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地最关键的后天环境,若是家庭环境不和谐,将有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发生扭曲,甚至人格变得畸形,而这种心理不健全的孩子则最有可能成为后进生。

三、后进生的转化

1.转变评价方式

首先,设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标准可以具体量化,但量化的目的是为了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以帮助其达到最低标准,而不是根据此标准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每个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主体,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其主体差异性,不可以因学生达到最低标准的速度或测验的分数相对较低而将学生称作“后进生”。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定的质性标准具有较大的弹性,应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这种标准无法细化为某些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发展阶段、步骤、速度等,从而适应了个性化发展本就具有的多样性,并为学生的这类发展留出了时间和空间[3]。

其次,实施合理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在于学生不再仅仅作为评价的客体,而是作为主体参与到评价标准的设定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量化评分的方法,但应避免对学生的比较和分等;对学生综合素质,即个性化发展状态的评价,则应以综合评估的方法给予评定。我们不应以测验成绩的高低位标准划分出“后进生”,因为“好”与“差”是相对的,所谓的“好学生”可能只是恰好适应了当前的教育评价模式。作为教育者,应以多元价值观为指导去评价和对待学生,这样后进生也就随之自然而然地不再存在了。

2.改进学校教育

2.1采用激励手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孩子对于学习天生是勤奋的,当考试出现,某一孩子反复排名最后,基本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就会厌恶学习,从而抵制学习[4]。根据这点,我们应当对后进生采用激励教育,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适时地进行表扬;当他们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帮助其调整好心态,鼓励其正确面对,永不放弃。总之,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身上还是有优点值得肯定的,并非一无是处,这样才会促进其转化。

2.2加强沟通交流。后进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均呈模糊、狭隘甚至颠倒状态,容易犯错误,且反复无常[3]。发现后进生犯错误时,作为教师,应该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犯错的原因,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尊重他们的人格,做到真正地关心关爱他们,这样才能使之乐于接受教诲,帮助其转化。

2.3重视心理教育。当我们在进行知识传授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应增设心理辅导课程。在教育工作中,注意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素养,以真挚的爱心,尊重理解学生,做到感同身受,在情感交融中取得学生的敬重与信任。这样才有利于教师抓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3.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功能,也具有教育子女的义务。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思想品质、性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父母应该提高自身修养,为子女树立好榜样。在未成年之前,孩子的思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所以父母应以身作则,给其以正确的引导。其次,父母应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与老师多联系,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转化工作。教育时应以说服教育为主、多引导、多鼓励,这样有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双管齐下,转化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王荣琴. 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及其转化策略【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3

[2]申卫革. 关注班级中等生【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12

[3]曲勇. 从教育评价的视角探析“后进生”现象【D】.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Schunk DH.Introduction to special section and efficac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1):3—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