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模式的建构及有效实施
作者: 徐正文摘 要:“做中学”作为我们实施科学教育的一个引进项目,它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活动形式、有趣的活动内容引起了教师和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科学、探究科学、享受科学的兴趣,但我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本校实际,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将“做中学”的实施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让“做中学”的效益尽可能地实现最大化。
关键词:“做中学”; 模式建构; 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52-001
我校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对“做中学”进行了分化,并创设建构了每一级段的实施模式,促使“做中学”的有效实施得以常态化发展。
一、三级段实施模式建构图解
一年级课堂教学模式
(侧重于在做中感知,在感知中体验,在体验中好奇)
二~三年级课堂教学模式
二、低级段实施模式的相关准备和展望
在低年级实施“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原本是“做中学”实施的主要载体,也是“做中学”引进的本源,同时也是实施“做中学”难度最大的一个级段。没有专业的教师、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可供参考和借鉴的资源不足等等,严重制约着“做中学”的推进工作。但从下个学期开始,我校将把“做中学”的实施重心移到低、中级段,让低、中级段的学生也真正享受到“做中学”的乐趣!
三、高级段实施模式活动情况汇报
目前,我校实施“做中学”的工作重心还在高级段。一年来,我校按照高级段实施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月主题活动,使“做中学”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常态化。
主题一:奇思妙想 滚动鸡蛋
如何在保证鸡蛋不坏的情况下,滚动得越远越好?学生带着这一有趣的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活动:穿外衣、包海绵、加外壳、缠胶带、装轮子,特别有创意的是学生尚书竟然将鸡蛋放在冰箱里冻起来,变成一个冻疙瘩,即使把它往地上使劲摔也未伤分毫。遗憾的是,因为拿出来的时间长了,冰化了,未能获得成功。
主题二:三星评选 创造发明
我们进行的第二个主题活动——“评选三星”:制作之星、科幻之星、发明之星。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留意身边事物,充分利用一些废旧物品进行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小设计。在全员参与的前提下,要求每班再报送优秀作品参加学校评选,学校组织评委对各班选送的作品进行评选,最终评出“制作之星”、“科幻之星”、“发明之星”,并将这些“三星选手”的先进事迹和创新思维方法制成匾额悬挂在科技楼的走道两侧墙壁上供全校学生学习。通过此项活动,不仅发现了许多好的创意和好的作品,而且更可喜的是激发了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兴趣。此外,我们还相继举办了“我爱小小气垫船”“巧移宝塔”“国际数棋竞赛”“将电波拒之门外”“航模竞赛”等主题活动。
四、实施活动初见成效
我校自去年引进“做中学”以来,共开展了以上六项主题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做中学”科技研究活动的兴趣,营造了浓浓的“做中学”研究氛围,同时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的“做中学”研究方案被刊登在《少年科普报》上;徐正文老师撰写的“做中学”研究活动中期研究报告《由困惑到另辟蹊径》,获得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论文评比一等奖;在去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市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三项,有一项还被省选送到全国参赛;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第四届“校园之间”快乐科学竞技活动中,我校代表队充分展现出了“做中学”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力克群雄,在60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以小组第二、总积分第三的佳绩,成功晋级省级决赛,并获得了团体二等奖的佳绩。
五、实施活动下一步的展望
在低年级实施“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原本是“做中学”实施的主要载体,也是“做中学”引进的本源,同时也是实施“做中学”难度最大的一个级段。没有专业的教师、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可供参考和借鉴的资源不足等等,严重制约着“做中学”的推进工作。到目前为止,我校的低级段“做中学”虽然有了一个朦胧的模式,也设计了一个单元的案例,但是,具体实施效果如何?还没有真正得到实践检验。不过,这个问题将在下个学期得到解决。从下个学期开始我校将把“做中学”的实施重心移到低、中级段,让低、中级段的学生也真正享受到“做中学”的乐趣!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有决心,把“做中学”活动做好、做实、做强、做乐。一定会把“做中学”这条路走好、走准、走远,绝不辜负市局领导、市教研室顾长明副主任对我们的期望,同时也希望与各位同仁加强合作与交流,携手共进,一起将“做中学”这个科学教育新项目推向新的高度,让我们参与“做中学”的全体师生共同享受到“做中学”的快乐情感和幸福体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52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