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贴近 爱与智交流

作者: 陆苏敏

摘 要:无论是技巧还是机智,无论是艺术还是分享,智慧的教育离不开的是真诚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灵魂碰撞。

关键词:班主任; 交流的“心”; 宽容的“心”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90-001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一直不太景气,经理苦于查找不出原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蹲下身子捡东西的他发现了原因,原来是柜台太高了,以孩子的身高根本看不见柜台里各种各样的玩具,自然也就影响了孩子的购买愿望。经理立即决定把柜台降下来,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尽情饱览并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玩具店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

故事虽然简短,却给予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在儿童的视野里与其平等地对话、面对面地交流是多么重要。

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我们的工作应该是平等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

一、交流的“心”

师生之间应该友善地相处,平等地交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在这些孩子的行列中有大部分人脑瓜较灵活,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如我们班中有一个叫小杰的孩子,性格孤僻,他胆子极小,从来也不举手回答问题,课后也经常独来独往,从不与老师来主动交谈。但是他画起画、做起手工制作来却满腔热情、自信心十足。我发现似乎在此时,他背挺得最直,头抬得最起。于是就借此来和他聊了起来:“你绘画时真大胆,瞧,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老师真喜欢!小朋友们肯定也会喜欢你的作品,喜欢和你交朋友的!”通过交谈来鼓励他,提高他的自信心,他开始愿意与别人交往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作为老师要注意到学生独特之处,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要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多以肯定鼓励为主,努力把其某方面的优点迁移到学习上来,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受别人歧视时,自信和勇气就会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行为表现作出反馈,肯定一些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一些小缺点,毕竟,对于每一位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孩子们来说,这些富于鼓励性、人文性的评语一定是最好的精神食粮。

二、宽容的“心”

也许是孩子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的缘故,一年级的小朋友惹祸的事时有发生。不是洒了水,就是碰翻了椅子,或是弄坏了铅笔,要不就是你抓了我,我推了你。教室里面真是“热闹”极了。

一天中午,小朋友们正有序地领取饭菜,忽听“当”一声,原来是小贺不小心把汤盆泼掉了,汤汁洒了一地。小贺用餐巾纸把汤汁一点一点吸干,并用惊恐的目光看了我一下。看!把孩子吓成什么样了,我赶紧加快脚步来到他身边,蹲下身,和他一起处理。接着我让他去洗手,自己又给他盛了一盆汤,然后端到他桌上边给他擦手边问他有没有烫到,并且对他说:“你真懂事,知道汤泼在地上要立刻吸干,不然地面会因油腻打滑,连累到其他小朋友,不过下次要小心点,毕竟粮食是要爱惜的。小贺看到我没批评他,反而还表扬了他,紧张的神情没有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因为他们自控力弱,自我约束的意识低。所以就免不了时常地犯些错误。我们当教师的,每天都可能遇到孩子惹祸的事情,教师该如何面对,如何处理,这直接关系到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泼汤事件是我亲眼目睹,他并非故意,如果批评了无辜的小贺,这无疑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宽容是一缕阳光,她照亮了学生的心,宽容是一丝春雨,她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我想,尊重理解孩子并不是挂在嘴上,而应该铭记在我们心中,体现在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件小事上。在日常生活中或处理突发事件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只要以仁爱之心善待学生,用宽容的行为期待学生,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引领的“心”

当过一年级的班主任都会觉得很烦琐,因为小孩子最喜欢告状了。“谁打我了,谁碰我的铅笔之类,他先碰到我……”诸如此类的话语时常会在你耳边响起。这大概是小学生都具有的特点,他们理解能力尚滞留于较低层次,爱说、爱闹,自控能力差,因此老师的引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抓住时机,利用晨会和班会或午间,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哲理故事《猫和老鼠》,告诉大家:人与人相处,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有宽阔的胸怀,会原谅别人,能乐意帮助别人,不与别人斤斤计较……我觉得打那以后我们班告状的孩子明显少了,孩子们都在成长。

我们班里有的孩子喜欢彩色的小橡皮,这种橡皮只是好看却不经用,价格又比普通橡皮贵,然后拿来当玩具玩,比谁的橡皮漂亮。我就和孩子们一起读《虚荣的代价》,虚荣的人其实是很可悲的,这些人往往被一些虚荣心所迷惑,到头来害了自己。有时铅笔掉了,没人认领……浪费现象很严重。我假装成小铅笔,表现出忧伤神情,故意说道:“哎呀,我真惨,我的主人不要了,小主人你在哪儿啊?”或者用儿童化的语言说道:“谁的小铅笔又长脚逃到讲台上来偷懒啊?小主人可要看紧点儿!”以此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

有人说智慧教育是一种技巧,有人说智慧教育是一种机智,有人说智慧教育是一种分享,还有人说智慧教育是一种艺术。我觉得无论是技巧,还是机智,无论是艺术还是分享,智慧的教育离不开真诚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灵魂碰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