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三个“感”的问题

作者: 荀玮

摘 要:乐感即是对音乐乐曲本身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准确深刻的表现。“呼吸”是生命的基础,音乐是人类语言的高级状态,它同语言一样有着句子的长短之分,有抑扬顿挫的语气的变化。

关键词:音乐; 乐感; 演奏; 呼吸; 影响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24-001

我认为在钢琴演奏中,有三个“感”的问题是很重要的。这三个感指的是乐感、手感和气感。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乐感,单凭高超的演奏技术,是很难真正感动人的。那么“乐感”究竟是指什么呢?乐感,是指演奏者对音高、节奏、调式、调性、和弦、曲式、旋律的感觉灵敏程度。对于作品来说是指演奏者演奏曲目的时候,是否能激起满腔的感情从而创造性地再现乐曲,并通过演奏者的演奏传达给听者,使听者通过声音去领会作曲者所要表达的一种情绪,而最终达到共鸣。因此,乐感是对音乐乐曲本身的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准确深刻的表现。

具体在钢琴练习过程中,我一直就有意识地去加以注重。比如强调严格按照乐谱上的表情记号进行演奏,在练习时不但要用心去听、去想、去体会,而且还要仔细地演奏好每一小节甚至每一个音符。严格的按照谱面上的指法,演奏技法去演奏,而且要边演奏心里边默唱。要有表情地去唱,要从心里感到自己是最美的、最漂亮的。从一开始刻意地去做力度的变化,逐渐过渡到自觉的,自然地去表现音乐中的强弱的变化,进而发展到将自己和音乐融在一起,做到人琴合一。另外多听好的录音碟片,看好的有名的大师的示范表演,并且要多唱,对乐感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

下面我们在说一下手感。只有有了好的手感才能演奏出好听的音色,从而达到生动准确的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演绎出作曲家所赋予作品的情感。手感,应是演奏者在演奏中所表现出的对触键、轻重强弱,大小幅度以及灵活程度等的控制能力。那么如何对待手感问题呢?首先,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手指灵活起来,功夫长上去才行。俗话说熟能生巧。这个“巧”便是能力,有了这个能力,便能心到手到,心到意到,得心应手,只有加强了手指训练,手指触觉我想也是会敏感起来的,并具有了较强的控制能力。其二,要加强听觉的训练。我这里所说的听觉是指对音色的辨别能力,我在学习中就尝试用不同的手指部位、不同的力度、不同的演奏方法来弹琴,用心去辨别由此产生的不同的音色,在心里建立起好的音色概念,找到好的触键的手感,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最重要的是在平时的练习过程,要用心去体会,认真地对待每一小节,每一个节拍,甚至每一个音符。不论是练习曲还是乐曲都要弹的鲜活动人。其三,多听大家的录音。我以前弹过的肖邦的作品《升C小调圆舞曲》,一开始我就听录音,反复地听每一段,然后去模仿演奏风格,盯住一段,反复地听,反复地练,这样我有了很大的提高。

最后要说的是气感。我们知道:呼吸是生命的基础,音乐是人类语言的高级状态,它同语言一样有着句子的长短之分,有抑扬顿挫的语气的变化。没有呼吸,就没有乐句,没有起伏,也就没有了生命。在音乐表现中有乐句,乐句与乐句之间也有停顿与相连的问题,这里的停顿与连接就是我们所说的气感。这里所说的气感,就是音乐中的呼吸。如何使气感与音乐演奏密切吻合呢?一是首先要盯准谱子,分析乐曲,以及乐曲中的乐句,哪里该连奏,哪里该断奏,哪里该停顿,哪里该变换速度等等。另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气口”的时间问题,在演奏一句有几十小节长的大起大落的旋律是就必须以缓慢而绵长的气息为根本,同样,在需演奏情绪高涨、激昂。或者速度较快的一段乐曲时,其呼吸、气感也相应地加快,到高潮音之前的一呼吸,也可能呼吸得深一点。但不管怎样,这些气感必须是与乐曲是一致的;是与乐段、乐句的分解相一致的。

那么对于气感的掌握,我觉得在学习中,还是应该在把乐曲演奏的较为完整的情况下,演唱出乐曲的旋律,从而找到乐曲的呼吸和气口,要反复地唱,加深体会,然后,将它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即将自身的呼吸和音乐的呼吸融为一体,将键盘转为自己手指的延伸,进而努力做到人琴合一,人音合一。即做到人、琴、音乐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乐感、手感、气感这三方面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琴的学生在练习中应该充分体现的几个方面,也都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小生.钢琴演奏之道

[2]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华乐出版社

[3]葛德月.钢琴教学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