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体育教学实行“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

作者: 文燕华

摘 要: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在这新理念之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目前一线体育教师的热点话题。本文分别从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自主学习模式”入手,希望细致而简洁地构建出体育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学; 自主学习;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62-001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中学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中学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所有有差异的学生。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授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更加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从以下三部分来细致阐述。

一、准备部分的模式研究

准备部分就采用自主的学习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勇于创新的空间。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自己确定,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如在篮球单元教学时,各锻炼小组在课余时间讨论并创编出多种练习方法,有的小组很有创意的将街头篮球的一些简单技法运用到练习中,因为街头篮球的动作花哨且好看,这也激发起其他同学学习的兴趣,在练习中互相学习、互相比赛谁的动作最酷,课堂气氛不但非常活跃,而且锻炼了身体,还学到了一些街球知识。这样的准备活动既使身心得到了准备,又锻炼了球技,大大提高了身体准备的效率,有效地降低了运动损伤的发生机会。

二、基本部分的模式研究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项目、自由组合、自主学习与锻炼,在练习之前,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在篮球教学时,学生根据不同的运动技能分成了三个小组,各个小组分别制订了不同的学习目标,接触篮球时间短的同学的目标是在一堂课中学会运球和原地投篮,而中等水平组则是掌握行进间投篮技术,“高水平”组则要求掌握一定的战术配合。学生围绕这些目标采用多形式的学练方法,尝试解决课堂的主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自然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中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自主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都会自觉的进行练习,并会努力的思考并解决练习时遇到的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哪怕再低,只要通过努力达到了,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3.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例如,在学习足球技术时,学生为了更好的营造课堂气氛,根据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足球节目创编出许多有趣的足球游戏,有的游戏甚至连教师都想不到,在游戏的热闹场面下,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所学练的技术,这都要归功于学生的创造性。

4.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未来社会的高度技术化及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灵活性与自由性,使人机对话增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但人是有社会性的,有群居的要求,需要社会交往。因此,体育教学主阵地的运动场,作为社会的缩影,其社会功能明显增强。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体育的社会性这一功能。

三、结束部分的模式研究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消除运动后产生的疲劳。自主式体育课的结束部分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只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根据自己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形式,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

四、对“自主学习”模式体育课的评价研究

体育课“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有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其进行评价。体育课“自主学习”模式评价体系主要是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又专门提出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总之,这个评价体系会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以及更加全面合理的反映出体育教学的有效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EB/OL].http://www.being.org.cn/ncs/gym/gym.htm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85-21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