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班级管理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
作者: 龚英平摘要:在班级管理中,加强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心理教育更重要,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教育;学生的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加强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心理教育更重要,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尤其是现在的学生,都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基本上都倍受宠爱,要什么有什么,缺乏艰难的磨炼、对升学就业的担忧等,致使他们心理素质发育不良。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呢?本人浅谈以下几点建议:
一、施以爱心和信任
学生渴望能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因为爱和信任能引出学生内心深藏的天真和优良品质,这种品质逐渐形成、发展才构成了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的爱心和信任对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不可少的。如果教师能以出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二、重视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认真仔细,有的粗枝大叶。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个性培养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复杂工程,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育过程中避免万事同等对待,要有针对性、选择性。比如有的学生懦弱、自卑,老师就不要过多地去指责而是要通过暗示、鼓励等方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并经常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要尊重学生的意愿,给他们自己选择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权利,以实现学生的个性与班级的集体性协调发展。
三、重视暗示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暗示法应用于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在于它以无批评的形式接受批评,对学生不产生心理压力,不强求学生接受,但能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做法有:
1.环境暗示
好的环境能使人身心舒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差的环境则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多种环境。如:制定班训,既美化教室,又能够使学生时刻接受教育,对他们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悬挂名人画像,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克服缺点、战胜困难的力量;在班内配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班级条件》,积极利用教室内黑板报、墙报等,提出班内近期奋斗目标,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向上的、奋斗的暗示环境。
2.语言暗示
教师对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表现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式、合适的语言进行意在言外的暗示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这样就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更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例如:有个别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导致厌学,不要正面去批评他,而是给他讲名人小时候的学习故事。学生听了后马上信心十足,跃跃欲试,大有奋起直追的欲望。学习信心来了,成绩也就慢慢上来了。
3.行为暗示
在恰当的环境下,给学生以行为暗示能够起到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效果。如:发现同学有乱扔纸屑现象,不是板着脸孔让学生捡起来,而是自己走过去弯腰把纸屑捡起。这无声的语言教育了全班同学。这样反复几次,全班同学无形中就养成了一个讲究卫生,爱护班级荣誉的良好习惯。
四、杜绝心理惩罚
体罚学生,是教育的大忌。它是一种非科学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动手动脚的体罚已被人们所不齿,然而,心理上的惩罚,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心理惩罚对学生身心的伤害更为严重。因为心理惩罚必将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有时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或出于对学生的偏见等种种原因,在批评学生时往往不自觉地使用侮辱性的言辞,什么“白痴”呀、“笨蛋”呀等等,其实这不是简单的“逆耳”之言,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惩罚。心理惩罚会把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摧残殆尽,心理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进而产生相应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我们知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带着这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又如何谈得上“信其道”呢?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这样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等都能体现出教师的关怀。因此,多给予落后学生一些关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通过个别谈心,帮助落后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闪光点,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目标,让他们通过目标的实现体会成功的喜悦,逐步走向自尊、自信和自强。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探索人的心灵奥秘的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在熟悉教育心理学原理基础上,进一步摸索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携手并进,开拓创新,为教育事业谱写新的篇章。